[发明专利]一种载车电梯结合转盘的建筑式立体车库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82683.X | 申请日: | 2020-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565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张明聚;张奇朋;李少华;谢治天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H6/18 | 分类号: | E04H6/18;E04H6/28;E04H6/42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沈波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梯 结合 转盘 建筑 立体车库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载车电梯结合转盘的建筑式立体车库,该车库为地上多层立体结构,层数为2~10层;该车库包括地面结构、承载结构、垂向运输机构和水平转动机构;地面结构包括道路边线、道路中线和地面;承载结构包括车库立柱、环形连梁和混凝土楼板;垂向运输机构包括载车电梯、载人电梯和人行楼梯;水平转动机构包括调度区域的水平转盘。存车时,载车电梯向某层运送车辆时,该层的水平转盘可同时运作,使水平转盘上的标识位置预先对准载车电梯的内门,以提升存车效率;取车时,用户刷卡后,在进入汽车内部启动的过程中,水平转盘可以同时运作,使转盘上的标识位置预先对准该停车位,以提升取车效率。两部载车电梯可以同时运作,均可执行存取车操作,以提升车库的整体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上车库,特别涉及一种载车电梯结合转盘的建筑式立体车库,属于地上建筑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当前一些大、中城市停车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城市中心区域地面空间很有限,导致车辆与停车位矛盾迅速升级。许多小区或商业区附近的车辆无处可停,只能路边停车,车辆占据道路,严重地影响了城市的市容市貌和动态交通,停车难问题急需解决。近些年,为了充分利用城市中的地上空间,一些机械式立体车库应运而生,但机械式立体车库的机械设备使用量较多、故障发生率较高、维护程序较繁琐,也产生了较多的停车事故,如载车板坠落,水平传送机构故障等。载车电梯结合转盘的建筑式立体车库,减少了机械设备的使用量,发挥了立体停车模式的优点,能够实现快速存取车,有效减少停车事故的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载车电梯结合转盘的建筑式立体车库。该立体车库的建筑平面为圆形,中心圆形区域为水平调度区,布置有可任意转动的水平转盘;周围扇环区域为存车区和3个垂向运输通道,分别布置有停车位、载车电梯、载人电梯和人行楼梯,每个停车位均为扇形,地面设有出入口。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载车电梯结合转盘的地上建筑式立体车库,所述该车库为地上多层立体结构,层数为2~10层;该车库包括地面结构、承载结构、垂向运输机构和水平转动机构;地面结构包括道路边线、道路中线和地面;承载结构包括车库立柱、环形连梁和混凝土楼板;垂向运输机构包括载车电梯、载人电梯和人行楼梯;水平转动机构包括调度区域的水平转盘。
车库一层的外围不设置墙体,汽车可由外部空地直接驶入车库内部的停车位;也可由停车位直接驶出至外部空地,沿标识驶入道路,完成取车操作;二层以上设置水平转盘。
所述地面结构的地面为车库的地面部分,待存车辆可沿道路中线驶入车库的进车口;待取车辆可从载车电梯,经车库的出车口驶入道路;道路边线为地面道路的边界。
所述支撑结构的车库立柱设有内圈和外圈两排,内圈立柱布置在外圈半径的2/5~1/2处,用以支撑车库的内部结构;环形连梁布置在车库混凝土楼板的底部与立柱在同一位置;车库的立柱、环形连梁以及混凝土楼板共同作用,以支撑车库的竖向荷载。
所述垂向运输机构,位于车库的扇环区域,负责汽车和用户的垂向运输。存车时,载车电梯外门打开,停在进车口的车辆驶入载车电梯,然后由车库智能控制系统分配车位,载车电梯驶到相应的楼层;用户可由载人电梯或人行楼梯,实现垂向运输,进出车库。
所述水平转动机构,载车电梯到达相应楼层后,载车电梯内门打开,汽车驶入周转区域水平转盘的标识位置上,水平转盘自动调整角度,汽车沿直线驶入停车位。
有益效果:
1、本车库占地面积约314~452m2,平均每辆汽车占用地上面积约为3.1~3.8m2,而平面停车场一个停车位的面积约15m2,该车库可以有效缓解建筑密集、场地狭窄区域的停车问题。该车库进车口与出车口分离,并且两部载车电梯独立运作,均可进行存取车操作,合理的存取车组织方式,可提高车库的运营效率,减少用户存取车等待的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8268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