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82988.0 | 申请日: | 2020-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130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陆信甫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明美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8 | 分类号: | H01M10/058;H01M10/0567;H01M10/0525;H01M4/58;H01M10/42;H01M10/44;H01M4/0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潘俊达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离子电池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所述锂离子电池包括:正极,负极以及电解液,所述正极的活性物质包括钴酸锂和磷酸铁锂,所述负极的活性物质包括石墨材料;所述电解液包括由EC和DEC所组成的有机溶剂,以及由二(2,2,2‑三氟乙基)‑甲基磷酸酯和亚磷酸三甲基酯组成的添加剂,其中二(2,2,2‑三氟乙基)‑甲基磷酸酯和亚磷酸三甲基酯的体积比为0.95‑1.05:1,所述添加剂占电解液体积百分比为2‑4%。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将所述正极和所述负极置于预化成电解液中,进行预化成,然后将所述正极和负极取出,夹持隔膜制成电芯装入壳体,注入电解液后进行化成,得到所述锂离子电池。由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得到的电池,具有良好的高温性能,以及倍率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尤其是碳硅复合材料和石墨混合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技术的更新换代,在电子、可再生能源系统和电动汽车等各个领域,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越来越迫切。锂离子电池因其具有较高的容量和稳定的循环寿命,被认为是满足便携式电子器件、电动及混合动力汽车日益增加的能源需求的新型电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所述锂离子电池包括:正极,负极以及电解液,所述正极的活性物质包括钴酸锂和磷酸铁锂,所述负极的活性物质包括石墨材料;所述电解液包括由EC和DEC所组成的有机溶剂,以及由二(2,2,2-三氟乙基)-甲基磷酸酯和亚磷酸三甲基酯组成的添加剂,其中二(2,2,2-三氟乙基)-甲基磷酸酯和亚磷酸三甲基酯的体积比为0.95-1.05:1,所述添加剂占电解液体积百分比为2-4%。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将所述正极和所述负极置于预化成电解液中,进行预化成,然后将所述正极和负极取出,夹持隔膜制成电芯装入壳体,注入电解液后进行化成,得到所述锂离子电池。由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得到的电池,具有良好的高温性能,以及倍率性能。
具体的方案如下:
一种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所述锂离子电池包括:正极,负极以及电解液,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1)将所述正极和所述负极置于预化成电解液中,所述预化成电解液的添加剂为8-10体积的碳酸亚乙烯酯和10-12%的氟代碳酸乙烯酯;
2)预化成工艺,所述预化成工艺包括:恒流充电至充电截止电压,然后在充电截止电压和第一预定电压之间恒流充放电循环若干次,所述充电截止电压为4.2-4.3V;所述第一预定电压为3.9-4.1V;然后在充电截止电压和放电截止电压之间恒流充放电循环若干次,所述放电截止电压为2.7-2.8V;
3)将所述正极和负极取出,夹持隔膜制成电芯装入壳体,注入电解液,所述电解液包括由二(2,2,2-三氟乙基)-甲基磷酸酯和亚磷酸三甲基酯组成的添加剂,其中二(2,2,2-三氟乙基)-甲基磷酸酯和亚磷酸三甲基酯的体积比为0.95-1.05:1,所述添加剂占电解液体积百分比为2-4%;
4)恒流充电至第二预定电压,然后在第二预定电压下恒压化成,直至电流低于截止电流,所述第二预定电压为3.7-3.9V
5)恒流脉冲充电至充电截止电压;
6)在充电截止电压和放电截止电压之间恒流充放电若干次,得到所述锂离子电池。
进一步的,其中所述预化成电解液的有机溶剂为碳酸乙烯酯。
进一步的,所述电解液包括由碳酸乙烯酯和碳酸二乙酯所组成的有机溶剂。
进一步的,所述预化成电解液的添加剂为9体积的碳酸亚乙烯酯和11%的氟代碳酸乙烯酯。
进一步的,所述二(2,2,2-三氟乙基)-甲基磷酸酯和亚磷酸三甲基酯的体积比为1:1。
进一步的,所述正极的活性物质包括钴酸锂和磷酸铁锂,所述钴酸锂和磷酸铁锂的质量比为72:2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明美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明美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8298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