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PB管的阻氧材料和制备方法以及阻氧PB管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83154.1 | 申请日: | 2020-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107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9 |
发明(设计)人: | 梁永杰;金季靖;汪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丰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20 | 分类号: | C08L23/20;C08K9/06;C08K3/22;C08K9/04;B29C48/09;B29C48/9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颜希文 |
地址: | 528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pb 材料 制备 方法 以及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PB管的阻氧材料和制备方法及阻氧PB管,所述阻氧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纳米氧化铝和表面改性溶液按照重量比(85~95):(5~15)混匀,得到表面改性纳米氧化铝,所述表面改性溶液包括丙酮和乙烯基三(2‑甲氧基乙氧基)硅烷;(2)将聚丁烯、步骤(1)得到的表面改性纳米氧化铝和润滑剂混合后在130~180℃下挤出得到所述用于PB管的阻氧材料,所述聚丁烯和步骤(1)得到的表面改性纳米氧化铝的重量比为(50~35):(40~25)。本发明的用于PB管的阻氧材料可以添加至PB管中,使得PB管内部在微观上形成致密的阻氧结构,从而有效的阻止氧气的渗透;本发明PB管同时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阻氧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塑料管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PB管的阻氧材料和制备方法以及阻氧PB管。
背景技术
聚丁烯PB管以其材料性能稳定、柔韧性好、耐温耐压性能高、化学性能稳定、抗低温脆性优良、抗蠕变性能好等诸多优点,已成为市场上主流的散热器采暖管道。
单层的PB管是水密性而非气密性的,不具备防渗氧功能,空气中的氧气会透过塑料管壁渗入到采暖系统的闭式循环水中。目前市面上有两种阻氧型PB管道,它们均采用很薄(只有10丝左右)的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树脂层做阻氧层。三层防渗氧管材是在普通PB管材的基础上增加EVOH阻氧层,不改变管材的壁厚,承压效果无明显变化,由于EVOH树脂较易吸潮且吸潮后的EVOH树脂阻氧能力会大大降低,而且表面划伤也会导致阻氧作用降低;五层防渗氧管材的胶层将EVOH层与PB的实际壁厚紧紧粘接在一起,增加了管材壁厚,承压效果更好,但是五层防渗氧管材加工难度大,设备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用于PB管的阻氧材料和制备方法以及阻氧PB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PB管的阻氧材料,所述阻氧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纳米氧化铝和表面改性溶液按照重量比(85~95):(5~15)混匀,得到表面改性纳米氧化铝,所述表面改性溶液包括丙酮和乙烯基三(2-甲氧基乙氧基)硅烷;
(2)将聚丁烯、步骤(1)得到的表面改性纳米氧化铝和润滑剂混合后在130~180℃下挤出得到所述用于PB管的阻氧材料,所述聚丁烯和步骤(1)得到的表面改性纳米氧化铝的重量比为(50~35):(40~25)。
上述的用于PB管的阻氧材料通过改性的纳米氧化铝、聚丁烯和润滑剂挤出得到,得到的用于PB管的阻氧材料可以添加至PB管中,使得PB管内部在微观上形成致密的阻氧结构,从而有效的阻止氧气的渗透;上述的用于PB管的阻氧材料在添加于PB管中后,能同时保存PB管的柔韧性、耐温耐压性、化学性能、抗低温脆性、抗蠕变性能,而且制备为单层的PB管也具有很好的阻氧性能,避免了三层防渗氧管材和五层防渗氧管材的缺陷,而且成本低。
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所述润滑剂为硬脂酸锌、聚丙烯蜡和硬脂酸丁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聚丁烯、步骤(1)得到的表面改性纳米氧化铝和润滑剂的重量比为(50~35):(40~25):(1~5)。
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所述聚丁烯、步骤(1)得到的表面改性纳米氧化铝和润滑剂的重量比为(45~40):(35~30):(2~3)。
发明人经过研究发现,当聚丁烯、步骤(1)得到的表面改性纳米氧化铝和润滑剂的重量比为(45~40):(35~30):(2~3),制备获得的用于PB管的阻氧材料的阻氧性能更好。
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所述纳米氧化铝和表面改性溶液在45~55℃下于高速搅拌混料机中混料25~35分钟进行混匀。
优选地,所述丙酮和乙烯基三(2-甲氧基乙氧基)硅烷的重量比为(5~13):(87~9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丰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日丰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8315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