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音叉端子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83390.3 | 申请日: | 2020-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788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6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超;苏希;兰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诗兰姆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5/00 | 分类号: | G01B5/00;G01B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颜希文;宋亚楠 |
地址: | 528429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音叉 端子 检测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质量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音叉端子检测装置,包括机架以及滑动安装在机架上的检测组件,机架上设有检测平台,检测平台上设有用于夹紧待检测零件的夹紧装置,夹紧装置上方设有安装在机架上用于驱动检测组件沿竖直方向做往复运动的检测驱动装置;检测组件包括检测组件安装支架、若干滑动安装在检测组件安装支架上的探针和位于探针上方与探针一一对应的传感器,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探针包括针头和针体,针体的外径大于针头的外径,针体至少一侧突出于针头的外壁。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音叉端子检测装置,结构简单,能够自动化对多个音叉端子进行检测,检测精度和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质量检测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音叉端子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电器盒110主要由塑料壳体、音叉端子120、金属端子、线路板、保险以及继电器等零部件组成,为汽车用电器及导线提供短路或过载保护,避免出现烧车现象。如图1至图2所示,汽车电器盒110塑料壳体上插设有音叉端子120,音叉端子120作为一种用于实现与形成为突片状的配对端子(所谓的阳突片端子)电连接的部件而为人所知。
音叉端子120具有:一对压接片121,其端面彼此互相隔开间隔相对配置,并且具有使配对端子插入于各端面之间的间隙;连结部,用于将一对压接片121的一端部彼此之间连接;和触点部,其从一对压接片121的各端面的另一端部侧朝向彼此相对的方向分别突出,并与插入于先前的间隙中的配对端子压接。这种音叉端子120例如容纳在电气接线箱的壳体中,并且在该壳体中电连接电子部件和电线。
音叉端子压接片121的尺寸是重要尺寸,一旦压接片121之间的尺寸超出公差范围,就会导致连接功能失效。但是由于产品110结构复杂,尺寸小,精度高;模具制作困难(镶件约八百多),注塑难以成型,生产过程因高速度模具镶针易断裂,容易出现注塑不足,造成产品“多肉”,音叉孔堵塞情况。现有技术采用人工检测,检测精度低且效率慢,同时因为工人长时间工作容易产生漏检的现象,因此急需一种可以自动化快速检测安装在电器盒110上音叉端子120尺寸是否合格,是否“多肉”或“缺肉”造成产品不合格的检测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音叉端子检测装置,该音叉端子检测装置结构简单,能够实现自动化检测,且可以同时对多个音叉端子的端子端尺寸和形状进行检测,检测精度和效率高,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音叉端子检测装置,包括机架以及滑动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的检测组件,所述机架上设有检测平台,所述检测平台上设有用于夹紧待检测零件的夹紧装置,所述夹紧装置上方设有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用于驱动所述检测组件沿竖直方向做往复运动的检测驱动装置;所述检测组件包括检测组件安装支架、若干滑动安装在所述检测组件安装支架上的探针和位于所述探针上方与所述探针一一对应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探针包括针头和针体,所述针体的外径大于所述针头的外径,所述针体至少一侧突出于所述针头的外壁。
优选的,所述探针和所述传感器之间设有传递针,所述传递针的一端与所述探针相连,所述传递针的另一端与所述传感器抵接或分离。
优选的,所述传递针通过传递针安装板安装在所述检测组件安装支架上,所述传递针安装板上设有若干用于安装所述传递针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内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检测组件安装支架抵接,所述传递针的侧壁上沿所述传递针的径向方向设有凸起,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凸起抵接。
优选的,所述检测驱动装置包括与所述机架相连的电缸固定板和与所述电缸固定板相连的检测组件安装板,所述电缸固定板上设有用于驱动检测组件上下移动的电缸,所述检测组件安装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所述电缸的输出轴穿过所述电缸固定板与所述检测组件安装板的第一安装面相连,所述检测组件安装在所述检测组件安装板的第二安装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诗兰姆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中山诗兰姆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8339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