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稀土元素配合物在检测矿泉水中微量亚硝酸根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84213.7 | 申请日: | 2020-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133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0 |
发明(设计)人: | 南京熙;周鑫;王娟;毕程程;赵嘉靓;吴学;张恩旭;于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延吉海关综合技术服务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N21/64 | 分类号: | G01N21/6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0 | 代理人: | 夏娟娟 |
地址: | 133001 吉林省延***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稀土元素 配合 检测 矿泉 水中 微量 亚硝酸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分析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稀土元素配合物在检测矿泉水中微量亚硝酸根的应用,并公开其在检测矿泉水中微量亚硝酸根的新方法。具体方法为:在矿泉水中加入2.7mL稀土元素配合物的缓冲体系中,混合均匀后,使用280nm作为激发波长检测在493nm处的荧光发射峰,结合工作曲线根据荧光信号的变化实现对亚硝酸根离子的检测。本发明所述发光配合物不受矿泉水中其它离子的干扰,具有高选择性、操作方便、准确度高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稀土元素配合物在检测矿泉水中微量亚硝酸根的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用天然矿泉水(以下简称矿泉水)已走进千家万户,矿泉水的生产规模和销售量正在不断扩大,有关矿泉水水源的检测评价和矿泉水产品的检验工作也日趋频繁。矿泉水是经过了漫长的历史年代才形成的,因此矿泉水中不应该有亚硝酸根的存在。但在实际工作中,常出现亚硝酸根含量超过国家标准的现象,特别是水源水,有时亚硝酸根的含量低未检出,这影响到矿泉水的品质和口碑。
亚硝酸盐在水环境中广泛存在,食用后在胃酸作用下与蛋白质分解产物二级胺反应生成亚硝胺,属于强致癌物。因此,亚硝酸根离子(NO2-)的检测是保障水质的重要项目。目前亚硝酸根的检测方法主要有分光光度法、离子色谱法、化学发光法、原子交换法和流动注射分析法等,上述的方法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或缺陷。尤其是矿泉水中亚硝酸根离子的测定采用重氮偶合分光光度法,是最常用的标准测定方法,需要采用重氮偶联试剂反应,具有高毒性,造成二次污染。因此,研究开发一种便捷、灵敏度高、无二次污染的亚硝酸根检测方法得到许多科学家的关注。
稀土元素共17种,80%的资源在我国,稀土离子发光效率低,但被具有共轭结构的紫外配体所敏化可使其荧光增强,配体被激发后发射出了稀土离子的特征荧光,加入特定的被检离子使配合物发生荧光猝灭,达到定量检测的目的。稀土配合物具有荧光寿命长、水溶性好、毒性低等特点,是一种优良的材料。例如,现已有基于稀土族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亚硝酸根离子的检测方法(专利号201710371999.4),其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稀土配合物)的化学通式为[Tb(L)(H2O)(DMF)]·DMF,具有较宽的线性范围和较低的检出限,检测过程简单、操作简便的优点。但该方法中的稀土元素配合物缓冲体系与亚硝酸根离子混合反应时间较长,需要50~60min,因此拓宽基于稀土配合物的范围进行亚硝酸根离子的实现快速检测很有必要。
为了准确、快速测出矿泉水的微量亚硝酸根含量,急需要找出一种新的检测矿泉水中微量亚硝酸根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稀土元素配合物在检测矿泉水中微量亚硝酸根的方法,该方法具有较宽的线性范围和较低的检出限,检测过程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操作简便的特点。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所述稀土元素配合物具有式(I)结构:
分子式为C29H45N7O6M3+。
其中M代表3价稀土元素,所述稀土元素选自镧、铈、镨、钕、钷、钐、铕、钆、铽或镝,优选铕、钕或铽。
本发明所述稀土元素配合物的配位体与金属离子的摩尔比为1∶1。
本发明所述稀土元素配合物针对性地应用于矿泉水中微量亚硝酸根的测定,具体测定方法为:取3mL比色皿,加入2.7mL含有1×10-5mol/L式(I)的稀土元素配合物的缓冲溶液,再加入300μL的待测矿泉水,摇匀后无需等待立即放入荧光光谱仪,检测240-350nm区间作为激发波长下420-550nm区间处的荧光发射峰,通过荧光发射峰强度和工作曲线线性方程计算亚硝酸根离子浓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延吉海关综合技术服务中心,未经延吉海关综合技术服务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8421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