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暗面铝箔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84556.3 | 申请日: | 2020-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898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发明(设计)人: | 王伟;舒仁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中基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1/40 | 分类号: | B21B1/40;B21B1/46;B21B3/00;C21D9/46 |
代理公司: | 江阴市轻舟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80 | 代理人: | 曹键 |
地址: | 21444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暗面 铝箔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双暗面铝箔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制备方法包括步骤一、将铝熔体化成铝液,铝液通过流槽进入铸轧机中,制得板坯,备用;步骤二、将板坯放入冷轧机中再次轧制,之后送入退火炉内,退火结束后在冷轧机内冷轧,再次送入退火炉内退火,然后进行低温除油处理,制得铝箔毛料;步骤三、将3—6层以上的铝箔毛料放在合卷机上进行双合,制得所述双暗面铝箔。本申请的制备方法通过在二次退火后进行低温除油处理,并在合卷机使用过程中添加低闪点双合油,能够显著减少双暗面铝箔表面经常出现亮点缺陷的问题;且通过本发明方法制备的双暗面铝箔的光泽度好,双暗面铝箔的正反两面的同角度下的光泽度相差不超过10%。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铝箔生产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暗面铝箔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铝箔具有广泛的工业用途,例如作为各种包装材料等。常规的铝箔制备方法是经过多级轧制技术,先将铝锭轧成铝板、将铝板轧成铝带,再将铝带轧成铝箔,通过调整轧辊之间的缝隙宽度来控制铝箔的厚度。铝箔加工过程中,将铝箔与轧辊接触的那一面称之为亮面,而将铝箔不与轧辊接触的那一面称之为暗面。亮面与暗面的区别在于,亮面与轧辊接触直接受轧辊作用力,因此粗糙度低或表面光滑度高,导致其对光的镜面反射能力很强。而暗面由于不与轧辊直接接触,故表面粗糙度高或表面光滑度低,导致其对光的镜面反射能力弱,而主要发生漫反射,故看起来发暗。
以上亮面和暗面的称呼,是铝加工行业技术人员根据其肉眼所见的光泽度定性区别而得到的俗称。但具体到严谨的材料测试学,有严谨的测试方法来对光泽度进行定量衡量。各种测试标准均大同小异,以其中的ASTM D523标准为例,其在20度、60度和85度三个角度下测量。光泽度单位通常以GU来表示,GU是Gloss Unit的缩写。
传统铝板轧制工艺所生产的常规铝箔,如果仅轧制单层铝箔的话,则得到两面都是亮面的铝箔,如果轧制两层铝箔,则得到一面是亮面而另一面是暗面的铝箔。其中亮面的光泽度通常数值如下:测量角度20度下的光泽度一般大于200Gu,测量角度60度下的光泽度一般大于450Gu,测量角度85度下的光泽度一般大于100Gu。通常在包装材料领域,例如烟草包装领域或印刷领域,人们都希望铝箔亮度比较高,以彰显出铝箔相对于普通纸张材料所特有的高端和庄重的质感。目前,双暗面铝箔经常出现亮点缺陷,影响产品品质,成为人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双暗面铝箔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双暗面铝箔经常出现亮点缺陷,影响产品品质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双暗面铝箔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铝熔体化成铝液,铝液通过流槽进入铸轧机中,制得板坯,备用;
步骤二、将板坯放入冷轧机中再次轧制,之后送入退火炉内,退火结束后在冷轧机内冷轧,再次送入退火炉内退火,然后进行低温除油处理,制得铝箔毛料;所述低温除油的温度为110—120℃。
步骤三、将3—6层以上的铝箔毛料放在合卷机上进行双合,制得所述双暗面铝箔。
进一步的,所述铝箔毛料的厚度为0.029—0.045mm。
进一步的,当铝箔毛料的厚度为0.029—0.045mm时,轧制速度为250—510mm/min。
进一步的,步骤三中合卷机在使用过程中添加双合油,该双合油选自低闪点双合油。
进一步的,当合卷机在使用过程中添加低闪点双合油时,轧制速度为400—700mm/min。
进一步的,所述双暗面铝箔的厚度为0.009±0.00027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中基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中基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8455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