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移动式充冷机及包括该移动式充冷机的冷藏、冷冻车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84845.3 | 申请日: | 2020-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509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邹建生;左世骏;赵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中车通达智慧物流有限公司;中车城市交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43/00 | 分类号: | F25B43/00;F25B45/00;F25D11/02;F25D23/00;F25D29/00 |
代理公司: | 浙江中桓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55 | 代理人: | 陈道升 |
地址: | 201413 上海市奉***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动式 充冷机 包括 冷藏 冷冻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移动式充冷机及包括该移动式充冷机的冷藏、冷冻车,属于移动充冷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充冷机不可移动以及充冷操作复杂的问题。本冷藏、冷冻车包括车体、车厢、蓄冷板以及移动式充冷机,通过在充冷机主体底座下设置带有刹车的万向轮,通过该万向轮可实现充冷机主体在小范围内灵活移动和固定,在供液集管和回气集管上分别设置有球阀和截止阀,便于后期管路的检修及相关流体的调节,充冷管又设置多组回气软管和供液软管,可以同时对多个冷藏冷冻车进行充冷,且充冷管采用组合板快速接头,能快速与冷藏、冷冻车对接及分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充冷设备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移动式充冷机及包括该移动式充冷机的冷藏、冷冻车。
背景技术
目前,相变蓄冷技术在冷链运输车上的应用逐渐成熟,市场接受度逐步提高,与之配套的充冷设备也同时被开发出来,其应用场景为在运输车空闲或夜晚用电低谷时为冷藏车充冷,充分降低了运营成本,具有节能环保及运行费用低的优势。然而现有充冷设备具有不可移动、充冷时间长以及充冷操作复杂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考虑了前述问题而做出,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移动式充冷机及包括该移动式充冷机的冷藏、冷冻车,能灵活移动,能快速的为一台及多台冷藏、冷冻车厢充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式充冷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充冷机主体,所述充冷机主体底座设置有多个万向轮,所述万向轮上设置有刹车,所述充冷机主体上设置有制冷系统,所述制冷系统外设置有充冷管,所述充冷管包括至少一个供液软管和至少一个回气软管;
所述充冷管远离所述制冷系统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组合板快速接头。
据上所述的一种移动式充冷机,所述充冷机主体上设置有操作面板,所述操作面板上设置有旋钮开关和警示灯,所述旋钮开关用于控制所述制冷系统的运行。
据上所述的一种移动式充冷机,所述充冷机主体上还设置有扶手和电源接头,所述扶手用于推动所述充冷机主体运动。
据上所述的一种移动式充冷机,所述制冷系统包括回气集管、低压气液分离器、压缩机、冷凝器和供液集管,所述回气软管一端与所述回气集管的进口相接,所述回气集管的出口与低压气液分离器的进口相接,所述低压气液分离器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进口相接,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与所述冷凝器的进口相接,所述冷凝器的出口与所述供液集管的进口相接,所述供液软管一端的与所述供液集管的出口相接。
据上所述的一种移动式充冷机,所述压缩机与冷凝器之间还设置有避震管和油分离器,所述冷凝器与所述供液集管之间设置有高压储液器、视液镜、过滤器和电磁阀,所述冷凝器的出口与所述高压储液器的进口相接,所述高压储液器的出口与所述过滤器的进口相接,所述过滤器的出口与所述电磁阀的进口相接,所述电磁阀的出口与所述供液集管的进口相接,所述视液镜设置在所述高压储液器和所述过滤器之间。
据上所述的一种移动式充冷机,所述冷凝器上设置有冷凝风机。
据上所述的一种移动式充冷机,所述供液集管与所述电磁阀之间设置有球阀,所述回气集管与所述低压气液分离器之间设置有截止阀。
一种包括上述移动式充冷机的冷藏、冷冻车,包括:
车体;
车厢,所述车厢上设置有第二组合板快速接头;
移动式充冷机,所述移动式充冷机放置在所述车厢内,所述充冷管设置有第一组合板快速接头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组合板快速接头相接;
蓄冷板,所述蓄冷板上设置有进液管与出气管分别与所述第二组合板快速接头的出口以及进口相接,所述进液管上设置有热力膨胀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中车通达智慧物流有限公司;中车城市交通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中车通达智慧物流有限公司;中车城市交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8484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