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转炉冶炼效率的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84986.5 | 申请日: | 2020-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111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翟冬雨;吴俊平;方磊;姜金星;杜海军;员强鹏;殷杰;刘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5/35 | 分类号: | C21C5/35;C22C33/06;C22C38/04;C22C38/02 |
代理公司: | 南京利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56 | 代理人: | 谈倩;任立 |
地址: | 210035***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转炉 冶炼 效率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转炉冶炼效率的生产方法,涉及钢铁冶炼领域,若铁水温度≥1250℃且硅含量在0.10%≤Si≤0.50%,则在铁水预处理后添加锰铁合金,使锰硅含量比达到0.8~1.0;若铁水温度<1250℃且硅含量在0.40%≤Si≤0.50%,则在铁水预处理后添加锰铁合金,使锰硅含量比达到0.8~1.0;若铁水温度<1250℃且硅含量在0.10%≤Si<0.40%,则在铁水预处理后添加锰铁合金,使锰硅含量比达到1.0~1.2;通过调整铁水锰硅比,提高了转炉冶炼前期的熔池温度,提高了炉渣前期去磷的能力,促进了转炉炉渣的流动性,减少了炉渣过程返干,冶炼过程的脱磷能力得到了有效改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铁冶炼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提高转炉冶炼效率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长江经济带钢铁厂没有自己的厂区,铁矿石主要采购于澳大利亚、巴西等地。高炉的原材料波动较大,操作困难,高炉铁水成分波动非常大,采用鱼雷罐车进行运输铁水,没有混铁炉工序,铁水温度波动大。转炉冶炼主要依靠铁水、废钢的原料稳定,原料的波动给转炉冶炼带来了困难,转炉的冶炼周期不稳定性增加,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生产操作的不稳定,带来了炉况维护不利、氧枪结瘤,炉口粘钢、炉头高等诸多负面影响,给生产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制约了生产产量。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转炉冶炼效率的生产方法,适用铁水成分含量为C:4.5%~5.5%,Si:0.10%~0.50%,Mn:0.10%~0.20%,P:0.120%~0.150%,S:0.020%~0.060%,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包括以下步骤:
若铁水温度≥1250℃且硅含量在0.10%≤Si≤0.50%,则在铁水预处理后添加锰铁合金,使锰硅含量比达到0.8~1.0;
若铁水温度<1250℃且硅含量在0.40%≤Si≤0.50%,则在铁水预处理后添加锰铁合金,使锰硅含量比达到0.8~1.0;
若铁水温度<1250℃且硅含量在0.10%≤Si<0.40%,则在铁水预处理后添加锰铁合金,使锰硅含量比达到1.0~1.2;
转炉采用顶底复吹模式,吹炼前2min一次性加入石灰、轻烧白云石、镁球进行造渣,过程通过返矿进行化渣调节温度保证过程化渣平稳;
转炉吹炼至85%时进行副枪测量,根据副枪测量结果进行终点控制,确保冶炼终渣中氧化铁含量在15%~20%,氧化锰含量在3.0%~3.5%;
调整底吹氩气流量,吹炼80%前底吹流量执行220m3/h,80%至吹炼终点底吹流量执行350m3/h;
根据钢种要求控制冶炼终点,碳含量满足0.03%~0.12%,磷含量满足钢种要求,出钢温度1620~1680℃,成分温度满足要求后进行出钢操作。
技术效果:本发明根据目前钢铁厂的生产现状,通过调整铁水锰硅比,提高了转炉冶炼前期的熔池温度,提高了炉渣前期去磷的能力,促进了转炉炉渣的流动性,减少了炉渣过程返干,冶炼过程的脱磷能力得到了有效改善。
本发明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是:
前所述的一种提高转炉冶炼效率的生产方法,铁水成分含量为C:4.6%,Si:0.40%,Mn:0.15%,P:0.129%,S:0.030%,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铁水温度1220℃,包括以下措施:
铁水预处理后添加锰铁合金,使锰硅含量比达到0.9;
转炉采用顶底复吹模式,吹炼前2min一次性加入石灰、轻烧白云石、镁球进行造渣,过程通过返矿进行化渣调节温度保证过程化渣平稳;
转炉吹炼至85%时进行副枪测量,根据副枪测量结果进行终点控制,确保冶炼终渣中氧化铁含量在15%~20%,氧化锰含量在3.0%~3.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8498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