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波长双模式的动态数字散斑干涉测量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85846.X | 申请日: | 2020-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128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王晨;刘世杰;周游;白云波;鲁棋;徐天柱;潘靖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B11/16 | 分类号: | G01B11/16;G01B11/24;G01B9/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恒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317 | 代理人: | 张宁展 |
地址: | 2018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波长 双模 动态 数字 干涉 测量 装置 方法 | ||
1.一种双波长双模式的动态数字散斑干涉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有双波长激光干涉和双波长散斑干涉两种工作模式,该测量装置包括第一激光器(1)、第二激光器(2)、第一二分之一波片(3)、第二二分之一波片(4)、第一反射镜(5)、第一偏振分光棱镜(6)、第二反射镜(7)、第三反射镜(8)、可变扩束器(9)、扩束准直镜(10)、第二偏振分光棱镜(11)、第一四分之一波片(12)、标准参考反射镜(13)、第二四分之一波片(14)、标准球面镜头(15)或者可变倍成像镜头(16)、光滑表面被测件(17)、粗糙表面被测件(18)、聚焦镜(19)、成像透镜(20)、第三四分之一波片(21)、微偏振片阵列(22)、CCD探测器(23)和计算机(24);
沿第一激光器(1)的出射光束光路上依次设置有第一二分之一波片(3)和第一偏振分光棱镜(6);沿第二激光器(2)的出射光束光路上依次设置有第二二分之一波片(4)、第一反射镜(5)和第一偏振分光棱镜(6);所述的第一偏振分光棱镜(6)将入射光分为二束,其中一束光依次经过所述的第二反射镜(7)和第三反射镜(8)入射到所述的可变扩束器(9),另一束光经过所述的扩束准直镜(10)入射到第二偏振分光棱镜(11),该第二偏振分光棱镜(11)将入射光分为透射光束和反射光束,所述的透射光束经所述的第一四分之一波片(12)入射到标准参考反射镜(13),经该标准参考反射镜(13)反射后,并沿原路返回,经所述的第一四分之一波片(12)再次入射到第二偏振分光棱镜(11),作为参考光束;
当双波长激光干涉工作模式时,用于检测光滑表面被测件(17)的表面形貌,所述的可变扩束器(9)处于关闭状态,所述的第二偏振分光棱镜(11)的反射光束经第二四分之一波片(14)和标准球面镜头(15)入射到光滑表面被测件(17),被光滑表面被测件(17)的表面镜反射的光束经标准球面镜头(15)形成测试光束;
当双波长散斑干涉工作模式时,用于检测粗糙表面被测件(18)的表面形变,所述的可变扩束器(9)处于打开状态,可变扩束器(9)将入射光进行扩束后,入射到粗糙表面被测件(18),被粗糙表面被测件(18)的表面漫反射的光束经可变倍成像镜头(16)形成测试光束;
所述的参考光束与测试光束经第二四分之一波片(14)和第二偏振分光棱镜(11)入射到聚焦镜(19)上,聚焦镜(19)出射的光束依次经过成像透镜(20)、第三四分之一波片(21)和微偏振片阵列(22)后被CCD探测器(23)接收,在CCD探测器(23)上形成四幅相位相差π/2的干涉条纹图,与CCD探测器(23)连接的计算机(24)进行相位恢复计算得到光滑表面被测件(17)的表面形貌或粗糙表面被测件(18)的表面形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波长双模式的动态数字散斑干涉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偏振片阵列(22)的单元尺寸与CCD探测器(23)像素单元尺寸相同,即一一对应关系,所述的微偏振片阵列(22)集成在CCD探测器(23)靶面上,并且两者的单元相互对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波长双模式的动态数字散斑干涉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激光器(1)发出的光波长为λ1,第二激光器(2)发出的光波长为λ2,且λ1≠λ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波长双模式的动态数字散斑干涉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滑表面被测件(17)能使入射光发生镜反射,粗糙表面被测件(18)能使入射光发生漫反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波长双模式的动态数字散斑干涉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变扩束器(9)扩束后的光束的入射角度与粗糙表面被测件(18)的表面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波长双模式的动态数字散斑干涉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标准球面镜头(15)和可变倍成像镜头(16)在不同的工作模式下可互相切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波长双模式的动态数字散斑干涉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CCD探测器(23)的输出端与计算机(24)相连,用于处理采集的干涉图像数据。
8.利用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双波长双模式的动态数字散斑干涉测量装置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测量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当测量使入射光发生镜反射的光滑表面被测件(17)的表面发生形变时,采用双波长激光干涉系统工作模式,采用标准球面镜头,关闭可变扩束器:
1.1)打开第一激光器,CCD探测器得到四幅移相的干涉图,计算机利用四步移相算法计算得到待测物体在激光波长λ1下的相位结果φ1(x,y);
1.2)关闭第一激光器,打开第二激光器,CCD探测器得到四幅移相的干涉图,计算机利用四步移相算法计算得到待测物体在激光波长λ2下的相位结果φ2(x,y);
1.3)使用计算机计算待测物体的表面形貌w(x,y),公式如下:
其中,Δφs(x,y)=φ1(x,y)-φ2(x,y),合成波长
2)当测量使入射光发生漫反射的粗糙表面被测件(18)的表面发生形变时,采用双波长散斑干涉系统工作模式,采用可变倍成像镜头,打开可变扩束器:
2.1)打开第一激光器,CCD探测器得到四幅移相的干涉图,通过计算机进行四步移相算法计算得到待测物体在激光波长λ1下的相位结果φ3(x,y);
2.2)关闭第一激光器,打开第二激光器,CCD探测器得到四幅移相的干涉图,计算机通过四步移相算法计算得到待测物体在激光波长λ2下的相位结果φ4(x,y);
2.3)当待测物体受到额外的加载力使表面产生形变后,同理可以得到在激光波长λ1下的相位测量结果φ′3(x,y)和在激光波长λ2下的相位测量结果φ′4(x,y);
2.4)面外变形产生的位移与相位的关系式为
其中,合成波长为在激光波长λ1下待测物体变形前后的相位之差为Δφ3(x,y)=φ′3(x,y)-φ3(x,y),在激光波长λ2下待测物体变形前后的相位之差为Δφ4(x,y)=φ′4(x,y)-φ4(x,y)。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8584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