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污水净化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86486.5 | 申请日: | 2020-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230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发明(设计)人: | 解莹;彭文启;杨春生;渠晓东;王立明;张敏;张海萍;余杨;葛金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卞静静 |
地址: | 10003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污水 净化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污水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其为圆柱形腔体,所述壳体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粉碎层、第一过滤层、第一沉淀层、第二过滤层、第二沉淀层、第三过滤层和水箱,其中,所述粉碎层,其上端设置有污水进口;所述第一过滤层,其内设置有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第一沉淀池,其侧壁的中部设置有第一排水口;第二过滤层,其侧壁设置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第二沉淀层,侧壁的中部设置有第二排水口和第三排水口;第三过滤层,其侧壁设置有第三进水口;水泵;控制器,其与所述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水质传感器和水泵连接。本发明提高了污水处理效率,占地面积小,投资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水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污水,通常指受一定污染的、来自生活和生产的排出水。污水主要有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初期雨水。污水的主要污染物有病原体污染物、耗氧污染物、植物营养物和有毒污染物等。现在的加工制造业,工业废水的量越来越大,各个企业也对如何处理工业废水越来越重视,但这些环保设备结构复杂,操作困难,为企业增加了额外的生产成本,有的企业避免增加生产成本,采取不对工业废水进行处理,直接排放的做法,这种做法对环境污染造成很大的危害,也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低成本、除污效果好的污水净化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致的上述多项缺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污水净化系统,包括:
壳体,其为圆柱形腔体,所述壳体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粉碎层、第一过滤层、第一沉淀层、第二过滤层、第二沉淀层、第三过滤层和水箱,其中,
所述粉碎层,其上端设置有污水进口,所述粉碎层的中心部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一端与设置在所述粉碎层底端的轴承座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粉碎层的上端与第一皮带轮连接,所述第一皮带轮通过皮带与第二皮带轮连接,所述第二皮带轮与设置在壳体外的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转动轴外圆周表面上设置有粉碎叶片;
所述第一过滤层,其内设置有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所述第二过滤板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滤板的下方,所述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上均设置有密集排布的过滤孔,所述第一过滤板上的过滤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过滤板上的过滤孔;
第一沉淀池,其侧壁的中部设置有第一排水口,所述第一排水口连接有第一排水管道,所述第一排水管道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
第二过滤层,其侧壁设置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与所述第一排水管道连接,所述第二过滤层自上而下设置有第一固化微生物板层和第二固化微生物板层,所述第一、第二固化微生物板由活性污泥与化学药剂的混合物组成;
第二沉淀层,侧壁的中部设置有第二排水口和第三排水口,所述第二排水口连接有第二排水管道,第三排水口连接有第三排水管道,所述第二排水管道与所述第二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二排水管道设置有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三排水管道上设置有第三电磁阀,所述第二沉淀层内设置有水质传感器;
第三过滤层,其侧壁设置有第三进水口,所述第三进水口与第三排水管道连接,所述第三过滤层内的上方设置有主水管路,所述主水管路与所述第三进水口连接,所述主水管路上与多条分支管路连接,所述分支管路一端与所述主水管路连接,另一端连接有喷嘴,所述第三过滤层内自上而下一次设置有生化棉层、陶瓷环层、活性炭层;
水泵,其设置在所述第一排水管道、第二排水管道和第三排水管道上;
控制器,其与所述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水质传感器和水泵连接,当所述水质传感器感测的水质不符合标准,则控制器控制第二电磁阀和第二排水管道上的水泵开启。
优选方案是:还包括固体垃圾倾倒装置,固体垃圾箱与所述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可活动一侧连接,所述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通过转动件将固体垃圾倒入到所述固体垃圾箱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8648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