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总线网络通信架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86576.4 | 申请日: | 2020-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644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杨志玺;吴先宇;谭文若;杨俊;郭熙业;曾祥华;李献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25/02 | 分类号: | H04L25/02;H04L29/08;H04L12/40;H04L12/24 |
代理公司: | 长沙国科天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3225 | 代理人: | 邱轶 |
地址: | 410073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总线 网络 通信 架构 | ||
本申请涉及一种多总线网络通信架构,所述架构包括:以太网路由器节点、主站节点和从站节点,以太网路由器节点桥接数据管理中心和主站节点,主站节点通过M‑LVDS总线连接多个从站节点,从站节点与多个终端设备通信,实现了一种数据管理中心、以太网路由器节点、主站节点、从站节点和终端设备级联的网络结构。该多总线网络通信架构可提高总线通信链路的通信带宽利用效率,可通过配置节点数量和节点连接关系优化网络部署方式,还可通过配置从站节点为不同类型的终端设备提供接入能力,能够避免对终端设备在接入方式、数量、总线类型等方面的限制,实现灵活的网络规模伸缩,适应于更多的应用环境。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总线网络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总线网络通信架构。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通信系统中设备数量和类型的增加,为满足设备间实时、可靠的数据传输需求,越来越多的电子通信系统都采用了总线通信技术,以实现系统中对各设备的最优化的通信控制。随着设备的数据类型和设备间传输协议格式的发展,设备采用的总线类型也呈现多样化发展,如工业上应用较多的RS485总线、汽车上应用较多的CAN总线、高速通信应用较多的LVDS总线等。
由于不同类型总线间通信方式存在差异,目前各类电子通信系统在实现不同总线类型设备间的通信时,大多在收发设备上增加了相应的数据格式转换模块;并且为了降低设备的复杂度,大多数电子通信系统只采用一到两种总线进行通信。这种通信方式受到其选用的总线类型及总线驱动能力的限制,设备间布线数量较多且总线通信带宽的利用效率不高。此外,当接入设备类型或数量变化时,采用上述通信方式的系统需要相应地更换或升级设备,并相应调整布线、接入点数量等,限制了系统的灵活性,使其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各类应用环境。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优化系统的网络部署方式、增加系统灵活度,并提高总线通信带宽利用效率的总线网络通信架构。
一种多总线网络通信架构,包括:以太网路由器节点、主站节点和从站节点。
以太网路由器节点包括网桥模块,网桥模块用于桥接数据管理节点和主站节点;
主站节点包括主站以太网通信模块和主站M-LVDS通信模块,主站节点通过主站以太网通信模块与路由器节点通信,通过主站M-LVDS通信模块与从站节点通信;
从站节点包括从站M-LVDS通信模块和终端设备总线通信模块,从站节点通过从站M-LVDS通信模块与主站节点通信,通过终端设备总线通信模块与终端设备通信。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与一个主站节点通信的从站节点的数量不大于32个。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以太网路由器节点的通信速率为自适应100M/1000M。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主站节点的数量不大于32个。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终端总线通信模块包括差分总线通信接口,差分总线通信接口包括LVDS、CAN、RS485。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一个从站节点的终端总线通信模块使用一种差分总线通信接口。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主站节点还包括主站控制指令解析模块,主站控制指令解析模块解析通过主站以太网通信模块接收到的控制指令,根据控制指令通过主站M-LVDS通信模块向从站节点转发控制指令;
从站节点还包括控制指令解析模块,从站控制指令解析模块解析通过从站M-LVDS通信模块收到的控制指令,根据控制指令通过终端设备总线通信模块向终端设备转发控制指令。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主站节点还包括主站数据解析模块,主站数据解析模块解析通过主站M-LVDS通信模块接收的数据,按照预设的格式生成数据包通过主站以太网通信模块发送给以太网路由器节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8657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目同步的测量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用于教室的智慧光环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