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多传感多源数据融合的粉尘浓度检测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86585.3 | 申请日: | 2020-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233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赵政;李德文;吴付祥;王杰;惠立锋;焦敏;张强;李征真;晏丹;王宇廷;罗小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5/06 | 分类号: | G01N15/06;G06K9/6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赵荣之 |
地址: | 400039***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传感 数据 融合 粉尘 浓度 检测 系统 方法 | ||
1.一种基于多传感多源数据融合的粉尘浓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分别获取光散射单元和电荷感应单元的AD值;
S2:将获取AD值进行最值归一化,然后分别绘制光散射单元标定曲线a(x)和电荷感应单元标定曲线b(x);
S3:将标定曲线的[0,xn]区间分成n个节点:0<x1<x2<…<xn,根据样条插值原理,将两个曲线分成n个插值函数ai(x)和bi(x);
S4:将某次测试的a(x)和b(x)的AD值融合,计算两条标定曲线间的阴影面积值,即融合数值fi(x);
S5:根据融合检测单元标定曲线得出所检测粉尘浓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传感多源数据融合的粉尘浓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融合数值fi(x)的计算公式为:
fi(x)=amin+(amax-amin)Ai(x)-[bmin+(bmax-bmin)Bi(x)]
其中,amax和amin分别为光散射单元输出的最大和最小AD值,bmax和bmin分别为电荷感应单元输出的最大和最小AD值。
3.适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的基于多传感多源数据融合的粉尘浓度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融合检测单元和气幕隔尘装置;所述融合检测单元包括光散射检测单元和电荷感应检测单元;所述气幕隔尘装置与光散射检测单元和电荷感应检测单元依次连接,用于隔离光学器件和粉尘;
所述光散射检测单元和电荷感应检测单元均用于检测粉尘的AD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基于多传感多源数据融合的粉尘浓度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幕隔尘装置包括样气入口、过滤器、气室、洁净气体气套和气流出口;
所述样气入口与气室之间设有两条气体通道,第一条气体通道设有过滤器;所述过滤器与气室连接;第二条气体通道贯穿气室,即被气室包围,且气室的出气口处设置气套,固定与第二条气体通道出口处,使洁净气体包围样气;所述气室出口下方设为光敏感区,供光散射检测单元连接检测,经过光散射检测单元的气体,充分混合后从气流出口进入电荷感应检测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8658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变压器差动保护极性测试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在线互动教学及竞赛系统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