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身份识别的充电宝及其识别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86592.3 | 申请日: | 2020-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553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荆珊珊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讯展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G07F17/00 |
代理公司: | 苏州智品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45 | 代理人: | 吕明霞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阳澄湖镇岸山***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身份 识别 充电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身份识别的充电宝及其识别方法,包括充电宝与电池仓,充电宝内分别设有存放所述充电宝身份识别码的第一芯片与发送所述充电宝身份识别码的发送线圈,电池仓内分别设有接收充电宝身份识别码的接收线圈、提取充电宝身份识别码的第二芯片与识别充电宝身份识别码的第三芯片。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可以通过共用无线充发送接收模块,零成本实现身份识别功能,避免物理连接器因老化或损坏导致的充电宝身份无法识别,进行归还的问题,增加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感,并且不会因硬件的老化或损坏导致不必要的费用支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身份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身份识别的充电宝及其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市面上现有的共享充电宝身份识别,基本都是通过物理连接对每个充电宝进行身份识别,但是这种识别方式存在一下几个问题和弊端,物理连接方式,需要增加额外的电子器件及连接器件,增加了额外的成本;当使用次数或者交付整机数量上升时,存在大量由于连接接口的设计公差,导致极高概率的接触不良或者老化的现象,充电宝无法进行身份识别,从而导致充电宝因硬件设备的老化或损坏无法进行及时归还,产生不必要的费用,同时也严重影响了用户的体验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身份识别的充电宝及其识别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身份识别的充电宝,包括充电宝与电池仓,所述充电宝内分别设有存放所述充电宝身份识别码的第一芯片与发送所述充电宝身份识别码的发送线圈,所述电池仓内分别设有接收充电宝身份识别码的接收线圈、提取所述充电宝身份识别码的第二芯片与识别充电宝身份识别码的第三芯片。
优选的,所述第一芯片由所述充电宝内部无线充电接收控制芯片担任。
优选的,所述发送线圈由无线充电的功率接收线圈实现身份识别码的发送功能。
优选的,所述接收线圈由无线充电的功率发送线圈实现身份识别码的接收功能。
优选的,所述第二芯片由电池仓内部无线充电发送控制芯片担任。
优选的,所述第三芯片由电池仓内部模块担任。
一种具有身份识别的充电宝的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客户在归还充电宝时,充电宝自身携带唯一身份识别码,充电宝在被放入电池仓后,会进入身份识别流程;
步骤二:进入身份识别流程后,第一芯片将存储在自身里面的身份识别码取出,并通过发送线圈发送出去;
步骤三:发送线圈在发送后,接收线圈负责将发送线圈的信号进行收集;
步骤四:接收线圈收集后的信息会立即转入到第二芯片中进行信号处理和识别,识别出身份识别码后,将数据通过通信总线传输给第三芯片;
步骤五:第三芯片将第二芯片传输出来的身份识别码通过后台数据比对,确认身份识别码合法,同时后台记录归还成功及归还成功时间、关闭电池仓门,然后返回身份识别成功结果给第二芯片;
步骤六:第二芯片收到第三芯片发出的身份识别码合法的信息后,进入正常的充电状态;
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具有身份识别的充电宝及其识别方法,可以通过共用无线充发送接收模块,零成本实现身份识别功能,避免物理连接器因老化或损坏导致的充电宝身份无法识别,进行归还的问题,增加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感,并且不会因硬件的老化或损坏导致不必要的费用支出。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充电宝与电池仓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充电宝与电池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讯展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讯展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8659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空调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用于顶管预挖管孔管道的紧固机构及其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