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湿法脱硫提效装置及其工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86612.7 | 申请日: | 2020-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304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发明(设计)人: | 王少亮;李楠;牛拥军;雷鸣;余福胜;孙叶柱;萧云志;何育东;李兴华;刘海培;王定帮;郭浩然;孟令海;何仰朋;石振晶;邹乔;余昭;宦宣州;吴晓龙;王韶晖;张方庚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西热锅炉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18 | 分类号: | B01D53/18;B01D53/14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房鑫 |
地址: | 10003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湿法 脱硫 装置 及其 工作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湿法脱硫提效装置及其工作方法,包括若干标准模块及若干异型模块,吸收塔内的横截面分割为射流高速区及射流低速区,其中,射流高速区及射流低速区均划分为网格结构,其中,一个网格对应一个标准模块或者一个异型模块,标准模块及异型模块填充于对应网格中,标准模块及异型模块上均开设有若干组第一通气孔及若干组第二通气孔,其中同一组第一通气孔内的相邻第一通气孔之间以及同一组第二通气孔内的相邻第二通气孔之间均设置有降液孔,第一通气孔内设置有第一泡沫阀,第二通气孔内设置有第二泡沫阀,该装置及其工作方法能够有效的增加湿法脱硫的传质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大气污染控制领域,涉及一种湿法脱硫提效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环保标准进一步提高,大型火电企业排放烟气SO2浓度均要求低于35mg/m3,为了使烟气脱硫系统高效运行,普遍采用增加喷淋层数量及提高喷淋密度的方法,造成浆液循环泵能耗高,成为企业负担。传统的托盘能增加脱硫效率,但是无法将降液和通气孔分开,降液和通气为概率事件,气液交互只能形成少量大气泡,传质效率差,因此负荷适用性差,阻力高,且效率提高有限。
因此开发能显著提高脱硫效率,且负荷适应性好的提效技术,是大型火电企业提高经济性的必要手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湿法脱硫提效装置及其工作方法,该装置及其工作方法能够有效的增加湿法脱硫的传质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述的湿法脱硫提效装置该装置设置于吸收塔中喷淋层的下方,包括若干标准模块及若干异型模块,吸收塔内的横截面分割为射流高速区及射流低速区,其中,射流高速区及射流低速区均划分为网格结构,其中,一个网格对应一个标准模块或者一个异型模块,标准模块及异型模块填充于对应网格中,标准模块及异型模块上均开设有若干组第一通气孔及若干组第二通气孔,其中同一组第一通气孔内的相邻第一通气孔之间以及同一组第二通气孔内的相邻第二通气孔之间均设置有降液孔,第一通气孔内设置有第一泡沫阀,第二通气孔内设置有第二泡沫阀;
所述第一泡沫阀及第二泡沫阀均包括阀顶及若干限位钩,其中,各限位钩的上端固定于阀顶的底部,第一泡沫阀中各限位钩的下端插入于第一通气孔内,第二泡沫阀中各限位钩的下端插入于第二通气孔内;
所述阀顶为半球形结构,且阀顶的端面为锯齿形结构。
各组第一通气孔与各组第二通气孔依次交错分布。
限位钩的数目为4-6个,且各限位钩沿周向依次分布。
第一通气孔的孔径为25mm-40mm,第二通气孔的孔径为40mm-60mm。
降液孔的孔径为10mm-25mm。
射流高速区内第一通气孔的数量与第二通气孔的数量之比大于射流低速区内第一通气孔的数量与第二通气孔的数量之比。
第一泡沫阀的尺寸小于第二泡沫阀的尺寸。
本发明所述湿法脱硫提效装置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淋层喷淋的浆液在该湿法脱硫提效装置上形成一层持液层,由于降液孔阻力大于第一通气孔及第二通气孔,烟气通过第一通气孔及第二通气孔上升,浆液通过降液孔落入吸收塔浆池中,使烟气上升和浆液下落自动分开;
烟气通过第一通气孔及第二通气孔上升过程中,被带有锯齿的第一泡沫阀和第二泡沫阀分散,并与持液层充分交互,以形成气泡,增加气液两相传质,使浆液充分吸收烟气中的SO2。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西热锅炉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西热锅炉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8661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