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头发中37种芬太尼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的分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86659.3 | 申请日: | 2020-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873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9 |
发明(设计)人: | 施妍;秦楠;向平;刘伟;沈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06;G01N30/72;G01N30/86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郎祺 |
地址: | 200063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头发 37 芬太尼 精神 活性 物质 分析 方法 | ||
发明公开了一种头发中37种芬太尼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的分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溶液配制;(2)样品制备;(3)分别对经步骤(2)中制备的待测样品溶液、待测标准曲线溶液和待测空白溶液进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建立测定样品溶液中37种芬太尼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的分析方法。本发明以芬太尼类新精神活性物质为研究对象,以毛发为生物检材,建立了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HPLC‑MS/MS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具体案例的检测分析,为司法鉴定等相关领域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芬太尼类新精神活性物质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头发中37种芬太尼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的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新精神活性物质(NPS)指化学结构与其他传统精神类药物相似但并不完全相同的新兴药物,是国际管制药物的“合法”替代品。以化学结构作为基本分类依据,新精神活性物质主要包括苯乙胺类、卡西酮类、哌嗪类、芬太尼类等。作为新精神活性物质中的一大类,合成阿片类物质(特别是芬太尼类新精神活性物质)大量合成,它们具有和传统管制药物相似的化学结构和性质,却披着“合法”的外衣,已经成为不法分子的新目标。然而,目前对于合成阿片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的分析方法研究较少,因此建立灵敏度高、选择性强的分析方法对于提升司法鉴定水平、打击违法犯罪尤为重要。
目前,全球范围内新精神活性物质的制造、贩卖、走私、滥用问题越来越突出,已成为国际禁毒领域公认的难题。芬太尼类物质作为一种μ-型阿片类受体激动剂,由于能产生欢欣感,且成瘾性、依懒性强,经常与其他毒品使用,如海洛因、可卡因、甲基安非他命等。而且由于起作用更强,致死剂量小,滥用风险极高。目前,滥用芬太尼类物质致死人数急剧增加,对各国公共健康造成严重威胁,需要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已报道的芬太尼类物质分析有多种方法,其中主要包括免疫分析、气相色谱-质谱法、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目前报道的检测芬太尼类物质的生物检材,主要包括体液如血样、尿样和唾液。Melissa等科学家通过LC-MS/MS法对全血样品中18种芬太尼类物质进行分离分析,并运用于实际案例。Bista等科学家对唾液中的芬太尼及去甲基芬太尼进行分析。如Shanher等科学家采用在线固相萃取法对干血点中的7种芬太尼类物质进行分析。但是芬太尼类物质在血液及尿液中的代谢速度快,检测时限短。因此在需要提供被检测对象是否长期滥用芬太尼类物质的信息时,还需要采用其他的检材。近年来,在法医毒理学、临床毒理学和临床化学等领域,毛发已成为一种基本的生物基质,可替代血液和尿液等常规样品进行药物检测。毛发样品在法庭毒分析领域更具有独特的使用价值,主要表现在:(1)具有较长的检测窗口,可以提供长期用药信息,相较于尿液和血液只能反映2到4天的用药情况,毛发检测可以反映用药史;(2)在毛发中一般可以检测到原体药物,有助于外源性目标物质的确定;(3)样品的收集具有无创性,易于获取。毛发分析可提供独特信息的特点使其成为其他生物检材的重要补充,在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滥用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因此,迫切需要一种以毛发为生物检材,以芬太尼类新精神活性物质为研究对象的分析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头发中37种芬太尼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的分析方法,以芬太尼类新精神活性物质为研究对象,以毛发为生物检材,建立了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HPLC-MS/MS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具体案例的检测分析,为司法鉴定等相关领域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头发中37种芬太尼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的分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溶液配制:
混合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移取37种对照品,加甲醇稀释为质量浓度分别为4、10、20、100、200、400、1000、2000、2500、4000ng/mL的混合对照品溶液,待用;
提取溶液的配制:将甲酸铵溶液与甲醇和乙腈混合,即得提取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未经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8665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