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多层次、多业态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86795.2 | 申请日: | 2020-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017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发明(设计)人: | 陶光灿;林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陶光灿;林丹 |
主分类号: | G06Q30/06 | 分类号: | G06Q30/06;G06Q50/20 |
代理公司: | 北京久维律师事务所 11582 | 代理人: | 邢江峰 |
地址: | 550000 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数据 多层次 多业态 大型 科学仪器 共享 平台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多层次、多业态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属于科学仪器共享平台技术领域,解决不同用户的共享业务需求,同时,提出“互联网+”科研服务机构;“互联网+”检验检测服务公司;仪器设备、检测能力、检测服务、数据服务四种共享方式电商式融合交易的多业态服务模式,兼容国内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方式“集中管理、集中运行模式;集中管理、分散运行模式;委托管理、联合共建模式”,提升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云平台的市场应用价值,满足不同用户需求,既有效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实际使用效率,又保障了仪器设备、资源共享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科学仪器共享平台,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多层次、多业态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属于科学仪器共享平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大型科研仪器是用于探索未知世界、发现自然规律、实现技术变革的复杂科学研究工具,是突破科学前沿、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重大科技问题的技术基础和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科学研究的资源和财力投入不断增加,大型科研仪器规模持续增长,覆盖领域不断拓展,技术水平明显提升,综合效益日益显现。同时,科研仪器利用率和共享水平不高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部分科研仪器重复建设和购置,存在部门化、单位化、个人化的倾向,闲置浪费现象比较严重,专业化服务能力有待提高,科研仪器对科技创新的服务和支撑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目前国内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方式是:
1、集中管理,集中运行模式。
此类模式最具代表性的案例之一是北京化工大学的管理模式,2012年,北京化工大学通过整合原有的化学和材料测试中心,建立了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挂靠国有资产管理处,并配套出台了一系列较为成熟的规章制度,如贵重精密仪器设备管理办法、使用基金管理办法、对外服务和开放使用管理办法、有偿使用服务管理办法、使用效益考核奖惩办法等,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管理体系,促进了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开放与共享,该平台独立运行、集中管理、自负盈亏。
2、集中管理,分散运行模式。
此类模式在我国应用较多,很多高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创新灵活运用,如北京科技大学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依托校、院、系三级共享平台进行管理,在学校层面成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工作委员会,作为学校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管理与监督机构,同时,为了实现各类仪器设备的分类规范管理,依托各二级单位成立了相应的分析测试中心,以加强对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和管理。
3、委托管理,联合共建。
该模式是由学校将仪器共享平台委托给学校某院系负责管理,由学校设立专门的职能部门对其进行监督,院系具有较强的学科力量及高水平的研究队伍,学校管理部门具备严格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较好的管理队伍,因此二者联合共建能够优势互补,有利于充分发挥大型仪器设备的共享利用价值,典型的例子就是南京大学的分析测试平台,与校内化学化工学院等联合共建,除完成校内教学科研任务外,面向社会开放共享。
这些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方式,还存在以下问题:
1、开放共享信息不对称,用户和仪器所有者沟通困难,一方面仪器设备利用率不高,仪器所有者找不到用户,只能白白闲置折旧;另一方面急需这类仪器设备的用户又找不到合适的仪器,用户找不到仪器所有者,遇到有些亟需贵重科研仪器来研发新产品却又买不起又无处租用的用户,也促使这些机构加强了自行建设或购买这些资源的意愿,从而无形中造成了重复建设浪费。
2、需求论证不充分,资源配置优化受限,机组受本位主义思想往往从自身使用方便和科研获益角度出发,担心别人使用操作损坏带来维修困难,缺乏成本和效益意识,将大型仪器设备据为己有,使机组和用户之间存在博弈关系,致使用户只要争取到经费,就去购买大型仪器,需求信息失真,面对部分大型仪器设备机组已经配置多台仍重复购置,导致相当数量的所购仪器利用率不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陶光灿;林丹,未经陶光灿;林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8679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