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农田机械用的药液自动喷施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88028.5 | 申请日: | 2020-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801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王麒;曾宪楠;宋秋来;冯延江;孙羽;张小明;王曼力;葛文婷;谢婷婷;姜辉;刘凯;任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M7/00 | 分类号: | A01M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彭丽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7 | 代理人: | 彭丽芳 |
地址: | 150028 黑龙江省哈尔***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农田 机械 药液 自动 喷施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农业设备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农田机械用的药液自动喷施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表面连接有第一立柱,所述第一立柱内套接有第二立柱,所述第二立柱的顶端连接有气缸和固定块,所述气缸位于固定块的外侧,所述固定块的两侧开设有滑槽,所述固定块内活动连接有输药管外壳,所述输药管外壳的底端通过转轴与气缸转动连接,在第二立柱的顶端安装气缸、输药管外壳、第二滑块,固定块和喷头外壳,调节气缸使输药管外壳在固定块以及喷头外壳内活动连接,调节喷头的角度,方便对农作物叶片背面进行打药处理,在喷头外壳的底端安装接药槽,通过药物收集管将药物收集到药物收集瓶中,避免药物浪费,同时避免药物滴落到人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农田机械用的药液自动喷施装置。
背景技术
农作物病虫害是我国的主要农业灾害之一,它具有种类多、影响大、并时常暴发成灾的特点,其发生范围和严重程度对我国国民经济、特别是农业生产常造成重大损失,在现有的技术中,打药机多为背负式,需要农夫背着打药机进行打药,这种方式非常的耗费人力,增加打药时的劳动输出,并且效率较低,同时在进行药物喷洒时,喷头处常常会有药物低落,落到人体很容易对皮肤造成伤害,同时在喷洒农药时大多只能对农作物叶片的表面进行喷洒,很多害虫会隐藏在农作物叶片的背面,导致打药效果差,降低效率,针对目前打药机在打药过程中暴露的问题,有必要进行结构上的优化与改进。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农田机械用的药液自动喷施装置,具有方便滴漏的药液回收,可对农作物叶片背面进行打药,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人力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农田机械用的药液自动喷施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表面连接有第一立柱,所述第一立柱内套接有第二立柱,所述第二立柱的顶端连接有气缸和固定块,所述气缸位于固定块的外侧,所述固定块的两侧开设有滑槽,所述固定块内活动连接有输药管外壳,所述输药管外壳的底端通过转轴与气缸转动连接,所述输药管外壳的顶端连接有喷头主体,所述输药管外壳的两侧均连接有第二滑块,两个所述第二滑块均在固定块两侧的滑槽内滑动,所述固定块的一端焊接有喷头外壳,所述喷头外壳上开设有滑槽。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农田机械用的药液自动喷施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喷头外壳的底端连接有接药槽,所述接药槽的底端连接有药物收集管,所述第一立柱的一端卡合有药物收集瓶,所述药物收集瓶的顶端与药物收集管的底端旋合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农田机械用的药液自动喷施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座的表面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上放置有药液存放箱,所述药液存放箱的顶端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底端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套接有搅拌叶片,所述药液存放箱的顶端旋合连接有药液瓶,所述药液存放箱的顶端连接有水管,所述水管与药液瓶位于电机的两侧,所述连接杆和搅拌叶片位于药液存放箱的内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农田机械用的药液自动喷施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药液存放箱的底端连接有出药管,所述底座的表面安装有水泵,所述出药管的一端与水泵相连。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农田机械用的药液自动喷施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喷头外壳上开设的滑槽共有六个,所述喷头主体共有六个,六个所述喷头主体在喷头外壳上的滑槽内活动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农田机械用的药液自动喷施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立柱的底端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为凹字形结构,所述支撑柱的凹槽内活动连接有转轮,所述转轮的两端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支撑柱的两端开设有空腔,所述第一滑块在空腔内滑动,所述第一滑块的顶端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顶端与空腔的内部顶端相连。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农田机械用的药液自动喷施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水泵的出液端连接有输药管,并且输药管上设有自动卷管器,所述输药管绕过转轮接入输药管外壳内,并与喷头主体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未经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8802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