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地应力软岩隧道松动圈的联合测试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88157.4 | 申请日: | 2020-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963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谭忠盛;马栋;杨旸;李松涛;黄明利;王武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交通大学;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11/00 | 分类号: | G01V11/00;E21B4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商泰律师事务所 11255 | 代理人: | 麻吉凤 |
地址: | 10004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地 应力 隧道 松动 联合 测试 方法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地应力软岩隧道松动圈的联合测试方法,包括:选定拟测试区域,通过地质雷达探测仪往复测试围岩松动圈范围,记录作为第一测试结果S1;依据所述第一测试结果S1,对已进行地质雷达测试的区域进行钻孔,钻孔深度满足S1+2米;采用一发双收声波测井仪对钻孔进行松动圈测试,记录第二测试结果S2;对比判断所述第一测试结果S1和所述第二测试结果S2是否相近;若相近,则确定本区域松动圈测试完成;若不相近,则延伸钻孔深度至S1+4米,并在钻孔安装多点位移计,记录第三测试结果S3;判断所述第一测试结果S1与所述第三测试结果S3是否相近,或者所述第二测试结果S2和所述第三测试结果S3是否相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地应力软岩隧道松动圈的联合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西南部艰险山区数条断层破碎带交织纵横,构造运动十分强烈,强地震频发,区内岩体节理裂隙极其发育,修建深埋铁路隧道易因高地应力挤压作用软弱破碎岩体造成持续大变形现象,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开挖过程受地层扰动影响,区域软弱破碎围岩形成局部应力释放并形成松动圈。
通过施工经验或多重假设下的理论推导得出的围岩松动圈范围适用性不高,因此松动圈现场测试技术成为有效探究软岩大变形隧道松动范围的重要方法。
确定隧道开挖后松动圈范围是合理设计隧道支护结构和评价围岩稳定性的重要依据,铁路隧道不同小型煤矿巷道,施工断面和跨度更大,构成岩体松动范围更广,现有松动圈测试方法均为单一测试手段,测得实际松动圈范围可靠性低,影响支护结构设计。
近些年松动圈现场测试技术手段不断革新,现有测试手段以测试原理不同,主要分为物理探测法和直接观察法,然而测试仍存在弊端,例如物理探测受隧道测试环境影响严重,直接观察法受测孔或岩样取芯的完整性影响显著,此外目前测试方法均采用单一测试技术,测试结果缺乏多种测试技术的相互验证,测试准确性仍有待商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地应力软岩隧道松动圈的联合测试方法,能够提高测试准确性。
一种高地应力软岩隧道松动圈的联合测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在待测隧道1中,选定拟测试区域,通过地质雷达探测仪往复测试围岩松动圈范围,记录测试结果,作为地质雷达测试松动圈的第一测试结果S1;
步骤2,依据所述第一测试结果S1,对已进行地质雷达测试的区域进行钻孔,钻孔深度满足S1+2米;
步骤3,采用一发双收声波测井仪对钻孔进行松动圈测试,记录声波测井仪松动圈范围的第二测试结果S2;
步骤4,对比判断所述第一测试结果S1和所述第二测试结果S2是否相近;若相近,则确定本区域松动圈测试完成;若不相近,则执行步骤5;
步骤5,延伸钻孔深度至S1+4米,并在钻孔安装多点位移计,测试围岩深层位移,根据不同深度位移量判断松动圈范围,记录第三测试结果S3;
步骤6,对比判断所述第一测试结果S1与所述第三测试结果S3是否相近,或者所述第二测试结果S2和所述第三测试结果S3是否相近;若以上任意一种对比结果为相近,则转到步骤7;否则,跳到所述步骤1,直至确定待测区域松动圈测试完成;
步骤7,确定本区域松动圈测试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交通大学;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交通大学;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8815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