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二碲化镍微米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88447.9 | 申请日: | 2020-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926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刘恩周;张棋祺;贾嘉;薛文华;樊君;胡晓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B19/00 | 分类号: | C01B19/00;B01J27/057;B01J35/00;B01J3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王术娜 |
地址: | 710069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碲化镍 微米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二碲化镍微米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功能材料领域。本发明提供的二碲化镍微米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碲粉、十二硫醇和油胺混合后,经超声处理,得到碲的前驱体溶液;将镍盐、十八烯、油胺和油酸混合后,加热溶解,得到镍源溶液;将所述碲的前驱体溶液和镍源溶液混合,进行还原反应,得到二碲化镍微米球。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所得二碲化镍微米球在氙灯照射下对亚甲基蓝具有优异的光催化降解性能,且循环使用5次后,光催化降解性能不下降,晶体结构也未发生变化,同时在氙灯照射下,具有较高的产氢速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功能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碲化镍微米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光催化技术作为解决能源短缺及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光能转化、污染治理、能量储存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目前,开发新型高效、稳定且低毒的光催化材料是该领域的研究重点。多数半导体光催化剂受自身能带结构和形貌结构限制,只能吸收利用太阳光中的紫外光部分且光吸收系数低、比表面积小、活性位点少,如ZnO、TiO2等;具有可见光响应的可见光催化剂,如CdS、CdSe、CdxZn1-xS(0x1)等,虽然具有较高的光能利用率,但光催化稳定性差且含有重金属Cd元素,容易造成水体污染等,因此很难进行实际应用。亟需开发一种催化性能优异,且稳定性好的光催化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二碲化镍微米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的二碲化镍微米球形貌均一,物理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性能,且其制备方法简单,易于实施,适合工业化应用。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二碲化镍微米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碲粉、十二硫醇和油胺混合后,经超声处理,得到碲的前驱体溶液;
将镍盐、十八烯、油胺和油酸混合后,加热溶解,得到镍源溶液;
将所述碲的前驱体溶液与镍源溶液混合,进行还原反应,得到二碲化镍微米球。
优选地,所述超声处理的功率为50~100W,时间为15~25min。
优选地,所述还原反应的温度为175~250℃,时间为5~30min。
优选地,所述加热溶解的温度为175~250℃。
优选地,所述加热溶解和还原反应在氮气或惰性气体氛围进行。
优选地,所述碲粉与十二硫醇的用量比为0.0478g:0.2~0.4mL,所述十二硫醇占十二硫醇和油胺的总体积的百分比≥15%。
优选地,所述镍盐为乙酰丙酮镍、硝酸镍、氯化镍和乙酸镍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十八烯和油胺的体积比为3:1.8~2.2,所述油酸的体积占十八烯和油胺的总体积的0.08~1.2%,所述镍盐与十八烯和油胺的总量的用量比为0.0642g:18~22mL。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二碲化镍微米球,由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二碲化镍微米球作为光催化剂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大学,未经西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8844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