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旋转致动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88783.3 | 申请日: | 2020-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286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7 |
发明(设计)人: | 粂干根;角弘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电装 |
主分类号: | F16H61/32 | 分类号: | F16H61/32;F16H61/02;F16H59/08;F16H63/34;F16H1/32;H02K5/22;H02K11/30;H02K7/116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陈珊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转 致动器 | ||
用于车辆的线控换挡系统的旋转致动器包括马达(30)、用于控制马达(30)的控制器(16)以及容纳马达(30)和控制器(16)的壳体(60)。壳体(60)的上壳体(61)包括树脂成型体(91),其一体地具有容纳马达(30)的容纳部(94)和用于外部连接的连接器(95);以及多个外部连接端子(92),其被嵌入树脂成型体(91)中,并且能够将控制器(16)连接到外部构件。每个外部连接端子(92)包括沿板延伸方向突出到控制板(71)的安装空间(96)的基部(97)、从基部(97)朝向控制板(71)弯曲的弯曲部(98)和从弯曲部(98)延伸至控制板(71)的前端部(99)。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转致动器。
背景技术
常规上,已知一种机电一体化旋转致动器,其中,具有马达的操作单元和用于控制马达的控制器一体地形成。例如,在JP 2009-141992 A1(专利文献1)中,控制器的板被容纳在容纳马达的第一壳体(在下文中为上壳体)中。用于外部连接的连接器(其是与上壳体分开的部件)被装配在上壳体中。
发明内容
在专利文献1中,由于连接器是与上壳体分开的部件,因此存在如下担心:相对于在安装/拆卸连接器时产生的负载和发生振动时线束的重量,连接器的连接力不足。另外,需要在连接器和上壳体之间施加密封剂。然而,由于连接器需要装配到上壳体中并且从上侧和下侧都被夹紧,所以可能难以施加密封剂,结果,不能在连接器和上壳体之间实现密封。
鉴于上述情况而提供了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致动器,其能够为连接器保证足够的连接力以及对壳体进行充分密封。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一种用于车辆的线控换挡系统的旋转致动器。旋转致动器包括马达、控制器和壳体。该控制器配置成控制马达。该壳体容纳马达和控制器。
壳体包括树脂成型体和多个外部连接端子。树脂成型体一体地具有容纳马达的容纳部和用于与外部构件进行外部连接的连接器。多个外部连接端子嵌入在树脂成型体中以将控制器连接到外部构件。
平行于控制器的板的方向被定义为板延伸方向。多个外部连接端子中的每一个包括:基部,其在板延伸方向上突出到该板的安装空间中;从该基部向板弯曲的弯曲部;以及从该弯曲部延伸到该板的前端部。
以这种方式,通过将连接器和壳体一体树脂成型,与连接器作为单独的部件附接到壳体相比,可以更容易确保连接器具有足够的连接力。此外,由于在连接器和壳体之间不形成间隙,因此不需要施加密封剂。因此,可以同时确保连接器强度和壳体的密封。此外,通过在每个外部连接端子中设置弯曲部,可以减小由于温度变形或振动引起的施加到板与端子之间的连接部的应力,因此可以提高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应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旋转致动器的线控换挡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图1的换挡挡位切换机构的图。
图3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旋转致动器的剖视图。
图4是图3的旋转致动器沿IV方向观察的视图。
图5是图4的旋转致动器沿线V-V截取的截面图。
图6是示出图5的外部连接端子、一次成型体和屏蔽构件的视图。
图7是图6的外部连接端子、一次成型体和屏蔽构件沿VII方向观察的视图。
图8是与第一实施例的图6对应的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旋转致动器的外部连接端子、一次成型体以及屏蔽构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旋转致动器(在下文中,致动器)的多个实施例。在这些实施例中,基本上相同的部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省略其描述。
[第一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电装,未经株式会社电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8878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