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88952.3 | 申请日: | 2020-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978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0 |
发明(设计)人: | 崔锐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V40/12 | 分类号: | G06V40/12;G09G3/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孟金喆 |
地址: | 430205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显示 面板 显示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其中,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指纹识别区、非指纹识别区和多个像素,指纹识别区包括指纹识别单元,位于指纹识别区的像素包括发第一颜色光的第一子像素和发第二颜色光的第二子像素,第一子像素复用为指纹识别光源,位于非指纹识别区的像素包括发第一颜色光的第三子像素和发第二颜色光的第四子像素,第一子像素的发光面积大于所述第三子像素的发光面积,且第一子像素和第二子像素之间的最短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三子像素和第四子像素之间的最短距离。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设置第一子像素发光面积大于第三子像素的发光面积,增加指纹识别单元接收到的光通量,提高了指纹识别的灵敏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指纹对于每一个人而言是与身俱来的,指纹识别作为一种生物识别方式,在保护个人隐私方面提供了巨大的作用。市场上出现了多种带有指纹识别功能的显示装置,如手机、平板电脑以及智能可穿戴设备等,用户只需要用手指触摸移动智能设备就可以进行权限验证,简化了权限验证过程。但是目前指纹识别装置都位于显示装置的非显示区域,降低了屏占比,比如,有些手机指纹识别位于手机背面,降低了用户体验。
随着全面屏的推出,将指纹识别单元设置于显示区域的显示面板为近来手机发展的趋势。指纹识别光源发出的光,经过手指的谷和脊反射后被指纹识别单元接收,从而实现指纹识别功能。但显示面板中包含有电极、像素电路金属走线和电容等不透光的金属层,会对指纹识别光源发光的光或者手指反射的光产生遮挡,使得显示面板的光透过率较低,导致指纹识别单元接收到的光通量低,从而降低了指纹识别的灵敏度。并且,由于指纹识别时所需要的光亮度较高,在指纹识别时,会提高指纹识别光源的发光亮度,然而,这样会导致指纹识别光源的寿命相较于非指纹识别光源的寿命衰减更快,从而造成显示不均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改善由指纹识别光源的寿命衰减较快导致的显示不均的问题的同时提高指纹识别的灵敏度。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指纹识别区、非指纹识别区和多个像素;
所述指纹识别区包括指纹识别单元;
位于所述指纹识别区的像素包括发第一颜色光的第一子像素和发第二颜色光的第二子像素,所述第一子像素复用为指纹识别光源;位于所述非指纹识别区的像素包括发第一颜色光的第三子像素和发第二颜色光的第四子像素;所述第一子像素的发光面积大于所述第三子像素的发光面积,且所述第一子像素和所述第二子像素之间的最短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三子像素和所述第四子像素之间的最短距离;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衬底基板,所述指纹识别区还包括透光区;所述透光区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垂直投影覆盖所述指纹识别单元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垂直投影;所述透光区的透光率大于所述非指纹识别区的透光率。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任一显示面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通过设置复用为指纹识别光源的第一子像素的发光面积大于第三子像素的发光面积,从而在进行指纹识别阶段,增大了第一子像素的发光面积,进而增大指纹识别单元接收到的光通量,进一步通过在指纹识别区的纹识别单元上方设置透光区,且透光区的透光率大于非指纹识别区的透光率,进一步增大了指纹识别单元接收到的光通量,从而提高指纹识别区的指纹识别的灵敏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在A区域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沿B-B’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8895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