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凝土搅拌站除尘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89119.0 | 申请日: | 2020-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985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7 |
发明(设计)人: | 潘正武;席海涛;何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潘正武 |
主分类号: | B01D50/00 | 分类号: | B01D50/00 |
代理公司: | 青岛博展利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87 | 代理人: | 杨春雷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搅拌 除尘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除尘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混凝土搅拌站除尘装置,针对现有的混凝土搅拌站除尘设备存在除尘不充分的问题,现提出以下方案,包括第一支撑壳体、进风管和排风管,所述进风管的底部外壁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壳体,且第一支撑壳体通过螺栓安装在第二支撑壳体的顶部外壁,所述第二支撑壳体的底部外壁固定安装有聚风管。本发明中,该混凝土搅拌站除尘装置,通过设置有密封板和第二支撑杆,在电动滑块带动两个第一支撑板进行移动的过程中,可以由第二支撑杆带动密封板进行转动,进而实现第一密封板便捷的开合,进而可以在密封板打开的时候排渣,在密封板关闭的时候实现密封,提高了装置使用的便捷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除尘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凝土搅拌站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混凝土搅拌站主要由搅拌主机、物料称量系统、物料输送系统、物料贮存系统和控制系统等5大系统和其他附属设施组成。由于楼骨料计量与站骨料计量相比,减少了四个中间环节,并且是垂直下料计量,节约了计量时间,因此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混凝土的搅拌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灰尘,而目前的混凝土搅拌站使用的除尘装置都是直接将空气以及空气中的灰尘抽入布袋内,由布袋进行除尘,而这种简单的使风流穿过布袋的除尘方式存在除尘不充分的问题,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混凝土搅拌站除尘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现有的混凝土搅拌站除尘设备存在除尘不充分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混凝土搅拌站除尘装置。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混凝土搅拌站除尘装置,包括第一支撑壳体、进风管和排风管,所述进风管的底部外壁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壳体,且第一支撑壳体通过螺栓安装在第二支撑壳体的顶部外壁,所述第二支撑壳体的底部外壁固定安装有聚风管,且聚风管的底部外壁通过螺栓与排风管的顶部外壁连接,所述进风管的圆周顶部内壁固定安装有过滤网板,所述进风管的圆周中部内壁固定安装有抽风机,所述第一支撑壳体的剖面成矩形,所述第一支撑壳体两侧底部的外壁均固定安装有排渣管,所述第一支撑壳体两侧底部的内壁均固定安装有等距离倾斜设置的第一支撑杆,且两组第一支撑杆对称设置,两个第一支撑杆的相邻一侧通过螺栓对接设置,两组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圆周外壁均滑动套接有等距离设置的套环,且套环的顶部外壁固定安装有同一个第一布垫,所述套环一侧的顶部外壁均通过扭簧铰链连接有第三支撑杆,且第三支撑杆的顶部为弧形设置,两个所述排渣管两端的相邻一侧外壁均开设有第一凹槽,且第一凹槽的内壁均固定安装有电动导轨,所述电动导轨的外壁均滑动连接有电动滑块,且位于同一侧的两个电动滑块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有同一个第一支撑板,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相邻一侧的外壁分别通过螺栓与第一布垫的两侧外壁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壳体两侧的底部外壁均开设有第一开口,且两个第一开口的顶部内壁均通过铰链连接有密封板,两个所述密封板相邻一侧的中部外壁均通过铰链连接有第二支撑杆,且两个第二支撑杆的底部外壁分别通过铰链与两个第一支撑板的顶部相邻一侧外壁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撑壳体的剖面成圆形,且第二支撑壳体的圆周顶部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壳体的圆周底部内壁通过螺栓连接有支撑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的顶部外壁开设有蜂窝孔,且蜂窝孔的顶部外壁均固定安装有安装板,安装板的顶部外壁均开设有第二开口。
优选地,所述支撑网板的顶部外壁固定安装有与安装板竖直对应设置的支撑底板,且竖直对应的安装板和支撑底板之间均固定安装有同一个竖直设置的第二布垫,所述第二布垫螺旋状设置,所述第二布垫的外壁开设有等距离设置的第二导风孔。
优选地,所述支撑底板的顶部中央外壁均通过轴承连接有竖直设置的转动杆,且转动杆的圆周顶部外壁固定安装有螺旋扇叶,所述转动杆的圆周底部外壁均固定安装有环形阵列分布的转动扇叶。
优选地,所述进风管的圆周底部内壁开设有环形阵列分布的安装槽,且安装槽的内壁均固定安装有弹簧。
优选地,所述弹簧的相邻一侧外壁固定安装有同一个橡胶板,且橡胶板的顶部外壁开设有等距离设置的第一导风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潘正武,未经潘正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8911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