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缆井用的智能井盖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89388.7 | 申请日: | 2020-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413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沈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冠通新型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14 | 分类号: | E02D29/14 |
代理公司: | 杭州橙知果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61 | 代理人: | 李品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缆 智能 井盖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缆井用的智能井盖,包括第一固定框、第二固定框、多个井盖、智能检测器、多个排水孔、多个进水孔、多个排水装置、维修装置、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保护壳、开口、转动杆、第一限位槽、第一齿轮、两个固定架、连接杆、第二齿轮;所述开口和所述第一限位槽呈对应设置,所述转动杆可相对于所述第一固定框进行转动,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呈配合设置,所述连接杆可相对于所述固定架进行转动。本发明避免了井盖发生位移而导致路面产生空洞的情况,增加了井盖安装后的稳定性,同时方便了打开井盖的操作过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缆井盖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缆井用的智能井盖。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在城市道路下埋有电力电缆、及通信电缆等各种管网。为了方便管网检修,在道路上设有检查电缆井,在电缆井上设有可开启的井盖。传统的井口覆盖方法是将井盖覆盖在盖框上,因此经常发生井盖丢失现象,同时,车轮碾压会导致井盖发生位移,甚至导致井盖飞离盖框或者坠入井内,这些均会造成井口缺盖,影响了交通安全。由于电缆井盖大多在交通道路或便道上,井盖被盗或移位等,如不及时发现会给行人和车辆带来安全隐患,但是若将井盖通过多种固定手段固定在井口,则不方便检修人员进入电缆井进行检修。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避免井盖发生位移、增加井盖安装后的稳定性、方便打开井盖的电缆井用的智能井盖。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缆井用的智能井盖,包括第一固定框、设于第一固定框上的第二固定框、设于第二固定框上的多个井盖、设于任意井盖上的智能检测器、设于第二固定框上的多个排水孔、分别设于多个井盖上的多个进水孔、分别用于连接所述多个进水孔和所述多个排水孔的多个排水装置、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框和所述第二固定框的维修装置、用于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框和所述多个井盖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设于第二固定框上的保护壳、设于保护壳上的开口、设于第二固定框上的转动杆、设于转动杆上的第一限位槽、套设于所述转动杆上的第一齿轮、设于第二固定框两侧的两个固定架、穿设于所述两个固定架上且用于连接所述多个井盖的连接杆、设于连接杆一侧的第二齿轮;所述开口和所述第一限位槽呈对应设置,所述转动杆可相对于所述第二固定框进行转动,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呈配合设置,所述连接杆可相对于所述固定架进行转动。
本发明通过转动杆的设置,当需要将井盖打开时,工作人员将相对应的工具卡入第一限位槽内,随后拧动转动杆带动第一齿轮进行转动,进而通过第二齿轮带动连接杆进行转动,从而使得多个井盖产生转动并打开,减少了井盖打开的操作过程,方便了工作人员进入到电缆井内进行检修时的工作,同时避免了井盖和井口之间产生位移的情况,进而避免了井盖位移而导致的安全隐患;通过智能检测器的设置,使得井盖可以通过智能检测器将电缆井内的温度、湿度以及井盖是否被打开等信号传输到终端设备上,增加了工作人员对井盖当前状态的了解。
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设于第二固定框上的支撑槽、分别设于所述多个井盖中位于两侧的两个井盖上的两个放置槽、分别设于两个放置槽上的两个支撑架、分别设于两个放置槽一侧的两个卡扣;所述支撑架和所述支撑槽呈配合设置,所述支撑架可相对于所述放置槽进行转动,所述卡扣可相对于所述放置槽进行转动;当井盖在转动杆的带动下打开后,工作人员将卡扣打开并把支撑架从放置槽内取出,随后工作人员转动支撑架并将支撑架一端顶住支撑槽处,使得井盖两侧通过支撑架和支撑槽的配合进行固定;通过支撑架和支撑槽的设置,方便了井盖打开后的固定操作,避免了井盖在打开后由于没有固定住而导致的井盖掉落的情况,减少了设备的维护成本,避免了由于井盖掉落而导致的工作人员受伤的情况;通过卡扣的设置,使得支撑架在无需使用时,可以通过卡扣进行固定,避免了支撑架在不使用时由于没有固定住而导致的支撑架随处乱撞的情况,减少了设备的维护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冠通新型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冠通新型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8938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