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压真空冷凝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89821.7 | 申请日: | 2020-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426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陈满;张富;陈韶范;马一鸣;马金伟;苏畅;张向南;高杰;齐兴;杨磊杰;张斯亮;姚立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蓝滨石化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B1/00 | 分类号: | F28B1/00;F28B9/08;F28B9/10;F28F1/08;F28F9/22;F28F9/24 |
代理公司: | 兰州智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2201 | 代理人: | 张英荷 |
地址: | 201518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压 真空 冷凝器 | ||
一种低压真空冷凝器,主要包括壳体及安装在壳体内的传热管束,壳体两端安装的管箱,壳体内纵向设置的分程隔板将管束壳程分为上部壳程和下部壳程两壳程结构,该分程隔板的两端开有通孔将上部壳程和下部壳程连通;所述上部壳程内的管束采用正方形布管,且管束折流方式采用异形折流杆折流;所述下部壳程内的管束采用正三角形布管,且管束折流方式采用异形折流板折流。本发明上、下两壳程的不同管束换热管布置和管束支撑方法相结合,不仅可以降低换热器壳程流体阻力降、降低管束振动可能,又可以兼顾换热器传热效率、提高设备紧凑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低压真空间壁冷凝传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压真空冷凝器。
背景技术
目前低压真空间壁冷凝传热技术多采用单壳程结构或单外导流结构、壳程分程冷却技术。当采用分程冷凝技术时,管束换热管布置方式均相同,且管束折流方式均为折流板折流。当采用单壳程冷凝技术时,壳程不凝气与凝液分离不充分、冷凝效率低、不凝气中带液多等缺点。当采用现有的分程冷凝技术时,又存在设备壳程阻力降大、管束振动频率高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低压真空冷凝器,兼顾壳程流体冷凝阻力和传热效率,同时使管束振动频率降低至很低的水平。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低压真空冷凝器,主要包括壳体及安装在壳体内的传热管束,壳体两端安装的管箱,壳体内纵向设置的分程隔板将管束壳程分为上部壳程和下部壳程两壳程结构,该分程隔板的两端开有通孔将上部壳程和下部壳程连通;所述上部壳程内的管束采用正方形布管,且管束折流方式采用异形折流杆折流;所述下部壳程内的管束采用正三角形布管,且管束折流方式采用异形折流板折流。
所述壳体中部设有与其同轴的中部外导流筒,其上部设有壳程流体进口;中部外导流筒内同轴设中部内分布筒,中部外导流筒通过中部内分布筒和上部壳程连通;中部外导流筒和中部内分布筒之间通过纵向隔板分割为独立的两部分。
所述异形折流杆为圆缺结构,折流圆杆纵或横均布在圆缺形支撑环上且两者间隔布置。
所述异形折流板为圆缺形结构,折流板下部不布管区域开缺,布管区域的换热管管桥区域内开导流孔。
本发明卧式布置,壳程采用上、下两壳程结构,其中上部壳程内管束采用正方形布管,上部壳程内管束折流方式采用异形折流杆折流;下部壳程管束采用三角形布管,下部壳程管束折流方式采用异形折流板折流。上、下两壳程的不同管束换热管布置和管束支撑方法相结合,不仅可以降低换热器壳程流体阻力降、降低管束振动可能,又可以兼顾换热器传热效率、提高设备紧凑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壳程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中部导流筒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一种异形折流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异形折流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异形折流板示意图;
附图标号:前管箱1;壳体2;中部内分布筒3;后管箱4;支座5;管程排气口6;异形折流杆7;壳程流体进口8;中部外导流筒9;传热管束10;管程流体出口11;管程排液口12;异形折流板13;壳程凝液出口14;管程流体出口15;纵向隔板16;分程隔板17;壳程不凝气出口18;换热管19;圆缺形支撑环20;折流圆杆21;导流孔22;换热管孔2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及其有益效果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蓝滨石化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上海蓝滨石化设备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8982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运输施工升降机生产材料的厂房结构
- 下一篇:口罩耳带全自动化焊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