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污泥浓缩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89883.8 | 申请日: | 2020-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025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刘方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依斯倍环保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14 | 分类号: | C02F11/14;C02F11/121;F04F1/14 |
代理公司: | 苏州集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9 | 代理人: | 安纪平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泥 浓缩 系统 方法 | ||
1.一种污泥浓缩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污泥浓缩池,其用于承载待浓缩的污泥;
汽提装置,其包括布泥管和汽提管,所述布泥管底部位于所述污泥浓缩池内,顶部延伸出所述污泥浓缩池外,所述汽提管顶部固定于所述布泥管内,底部延伸出所述布泥管的底部外,且所述布泥管内形成反应区,所述布泥管和所述汽提管之间形成有排泥间隙;
压缩装置,其包括压缩空气管,所述压缩空气管与所述汽提管相连通;
加药装置,其包括加药管,所述加药管与所述布泥管内的反应区相连通;
所述污泥浓缩池内的污泥在压缩空气管通入的压缩空气作用下,经汽提管进入到布泥管内的反应区,位于所述反应区内的污泥在加药管加入的药物作用下发生絮凝反应,反应结束的污泥经所述排泥间隙回到污泥浓缩池内,完成污泥浓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搅拌浓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浓缩池内包括污泥斗,所述污泥斗的截面呈开口由上往下逐渐收缩的梯形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泥搅拌浓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面的斜边与污泥浓缩池的底部之间呈50°~60°的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搅拌浓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空气管延伸入汽提管内的一端与汽提管的顶部之间的距离为整个汽提管长度的1/3~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搅拌浓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药管与布泥管的连接处位于布泥管的顶部或者靠近布泥管的顶部位置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搅拌浓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汽提管延伸入布泥管内的一端与布泥管的顶部之间形成所述反应区,所述反应区的高度为整个布泥管高度的1/4~1/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搅拌浓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汽提管的外径为污泥管外径的1/3~1/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搅拌浓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泥管的底部呈向下外扩的喇叭口状,所述喇叭口的斜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5°~1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搅拌浓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与污泥浓缩池相连通的出水管和排泥管,所述出水管靠近污泥浓缩池的顶部设置,所述排泥管靠近污泥浓缩池的中部或底部设置。
10.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的污泥浓缩系统的污泥浓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S1,通过压缩空气管向汽提管内通入压缩空气,污泥浓缩池内的污泥在所述压缩空气的作用下进入汽提管,并沿汽提管上升至布泥管内的反应区;
S2,通过加药管向所述反应区内加入药物,在所述药物的作用下污泥发生絮凝反应;
S3,反应结束后的污泥经布泥管和汽提管之间的排泥间隙回到污泥浓缩池;
S4,循环进行步骤S1~S3,直至污泥全部浓缩完成。
11.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污泥浓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S5,浓缩后的水经与污泥浓缩池相连通的出水管排出,浓缩后的污泥经与污泥浓缩池相连通的排泥管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依斯倍环保装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依斯倍环保装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89883.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