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蓄电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90282.9 | 申请日: | 2020-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346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鹤田遥香;村田崇;北川哲;花田雅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15;H01M10/617;H01M10/625;H01M10/653;H01M10/6554;H01M10/6556;H01M10/6571;H01M10/658;H01M2/10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高培培;赵晶 |
地址: | 日本爱知***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 ||
蓄电装置(10)具备:包含多个蓄电单元(23)的蓄电堆(21);对蓄电堆(21)进行加热的加热构件(30);对蓄电堆(21)进行冷却的冷却构件(40);将加热构件(30)朝向蓄电堆(21)按压的第一按压构件(51);将冷却构件(40)朝向蓄电堆(21)按压的第二按压构件(52);以及在蓄电堆(21)的剖面中以在与蓄电堆(21)之间形成闭空间(S)的方式覆盖蓄电堆(21)的底部的片构件(60),片构件(60)具有第一面(60a)和第二面(60b),冷却构件(40)以位于闭空间(S)内的方式配置在第一面(60a)侧,加热构件(30)以位于闭空间(S)外的方式配置在第二面(60b)侧。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蓄电装置,特别是涉及搭载于车辆的蓄电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为了即使在寒冷地区等低温环境下也能确保蓄电装置的输出特性,提出了具备对蓄电模块进行加热的加热器的蓄电装置的各种方案。
日本特开2018-006117号公报公开了在蓄电装置中,在收容多个蓄电单元的收容壳体的底部与多个蓄电单元的底部之间形成的闭空间内设有对多个蓄电单元进行加热的加热器的构造。加热器从多个蓄电单元分离配置,配置在该多个蓄电单元的下方。
发明内容
在蓄电装置中,根据车辆的行驶状态而反复进行蓄电单元的充放电。伴随于此而多个蓄电单元的温度上升。因此,为了对多个蓄电单元进行冷却,可考虑使制冷剂循环的冷却构件与多个蓄电单元抵接。
然而,在不采取任何措施地配置冷却构件的情况下,在冷却构件的周围产生结露,结露水附着于蓄电单元的表面,蓄电单元可能会短路。
本公开鉴于上述那样的问题而作出,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结露引起的蓄电堆的短路,并且能够抑制温度不均并调整蓄电模块的温度的蓄电装置。
基于本公开的蓄电装置具备:蓄电堆,包含沿规定的排列方向排列的多个蓄电单元;加热构件,设置成能够以追随上述多个蓄电单元之间的阶梯差的方式变形,对上述蓄电堆进行加热;冷却构件,设置成能够以追随上述多个蓄电单元之间的上述阶梯差的方式变形,具有供对上述蓄电堆进行冷却用的制冷剂流动的制冷剂流路;第一按压构件,将上述加热构件朝向上述蓄电堆按压;第二按压构件,将上述冷却构件朝向上述蓄电堆按压;及片构件,在与上述排列方向正交的上述蓄电堆的剖面中,以在与上述蓄电堆之间形成闭空间的方式覆盖上述蓄电堆的底部。上述片构件具有相互处于表背关系的朝向上述蓄电堆的第一面和朝向上述蓄电堆所在一侧的相反侧的第二面。上述冷却构件以位于上述闭空间内的方式配置于上述第一面侧。上述加热构件以位于上述闭空间外的方式配置于上述第二面侧。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第一按压构件将设置成能够以追随多个蓄电单元之间的阶梯差的方式变形的加热构件朝向蓄电堆按压,由此,在对蓄电堆进行加热时,能够抑制在多个蓄电单元之间温度参差不齐。
另外,通过第二按压构件将设置成能够以追随多个蓄电单元之间的阶梯差的方式变形的冷却构件朝向蓄电堆按压,由此,在对蓄电堆进行冷却时,能够抑制在多个蓄电单元之间温度参差不齐。
此外,通过对蓄电堆的底部进行覆盖的片构件,能够将配置冷却构件的空间与配置加热构件的空间分隔。由此,能够抑制空气从配置有加热构件的空间朝向配置有冷却构件的闭空间。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在冷却构件的表面产生结露,能够抑制由于结露而蓄电堆短路。
这样,在上述蓄电装置中,能够抑制因结露引起的短路,并且能够抑制温度不均并调整蓄电堆的温度。
在基于上述本公开的蓄电装置中,所述片构件可以通过来自所述第一按压构件的按压力而被夹持在所述蓄电堆与所述加热构件之间。
根据上述结构,利用来自将加热构件朝向蓄电堆按压的第一按压构件的按压力,能够在加热构件与蓄电堆之间保持片构件。因此,可以不用另行设置用于保持片构件的保持构件,因此能够削减部件个数,削减制造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9028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湿度控制的手术装置
- 下一篇:开孔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