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pH和氧化还原双响应载药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90464.6 | 申请日: | 2020-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207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郭天雨;肖惠宁;金永灿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J3/075 | 分类号: | C08J3/075;C08L1/08;C08B15/06;A01N25/10;A01N43/90;A01P21/00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徐芝强;胡建华 |
地址: | 210037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ph 氧化 还原 双响 药水 凝胶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H和氧化还原双响应载药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通过接枝多巴胺和胱胺制备的双响应水凝胶在pH和Redox的刺激响应条件下,均能发生溶胶与凝胶的可逆转变,从而实现负载药物的可控释放。与单一响应条件相比,在pH和Redox双响应条件下,水凝胶的累积释放量增倍,提高了药物递药效率和药效。本发明制备过程绿色经济且可操控性强,能够在药物缓释剂的开发及纤维素资源的高值化利用中提供创新研究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纤维素水凝胶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pH和氧化还原(Redox)双响应载药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农用药物是不可或缺的农业生产化学药剂,在控制有害生物危害及调节植物生长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据统计,如果没有农药的使用,有害生物危害会造成30%~40%的粮食损失,而对于一些特殊作物,损失高达100%。
我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农业的发展备受关注。但由于农药使用量较大,加之施药方法不够科学,导致农药不可避免地在靶标或周边环境中分解和流失,使其浓度降低,难以发挥药效。据报道,常规农药制剂的有效利用率仅为10%~30%,流失的农药会通过渗透污染地下水,一些残留期长、不易代谢的农药还会被植物吸收并进入植物体内,甚至可能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因此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生态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对农药的毒性、安全性、残效性的要求将更加严格。因此,推广农药减量化和农药控制技术,实现农药使用零增长,一直是国内外当前和未来农业植保工作的重要任务。控制释放型农药能够减少农药用量,提高农药使用效率,进而有效降低环境污染问题,近些年已成为农药新型药剂研究的热点。控制释放技术是指特定系统中的活性成分对特定靶标可按照设计的浓度和时间持续释放出来,并达到预期效果。在诸多控释农药载体中,环境响应性释放载体因其广阔的应用前景已成为全球关注热点和发展方向,其中包括氧化还原、pH、光、温度等环境刺激条件。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纤维素的pH/Redox双响应的复合材料,以实现药物有效成分的控制释放。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以具有同源性和生物相容性的纤维素资源为原料,制备一种具有pH/Redox双响应的载药水凝胶,开展其在药物缓释方面的应用研究。由于用药环境的响应,该产品使两种功能基团发生协同作用,破坏水凝胶结构实现高效的药物缓释,提高药物的递药效率和药效。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pH和氧化还原双响应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配制羧甲基纤维素溶液;
(2)将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N-羟基琥珀酰亚胺和多巴胺盐酸盐依次加入到步骤(1)羧甲基纤维素溶液中反应,反应后透析、洗涤、浓缩,得到pH响应的亲水性线性大分子DACMC溶液;
(3)取步骤(2)得到的DACMC溶液与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N-羟基琥珀酰亚胺混合,将溶解于PBS缓冲溶液中的胱胺二盐酸盐逐滴加入,反应,反应后透析、洗涤、干燥,得到氧化还原响应的亲水性线性大分子DACMC-CYS;
(4)将三氯化铁水溶液逐滴加入步骤(3)DACMC-CYS的水溶液中,反应后静止一段时间,得到具备pH和氧化还原双响应的水凝胶DACMC-CYS-Fe。
采用两步法分别将多巴胺盐酸盐和胱胺二盐酸盐两种响应单体接枝到羧甲基纤维素后,加入三氯化铁发生交联反应,同时将药物负载在其中,制备兼具良好的pH响应性和Redox响应性的智能纳米纤维水凝胶。
具体地,步骤(1)中,所述羧甲基纤维素溶液采用羧甲基纤维素盐配制,质量浓度为0.5~3%;羧甲基纤维素盐的分子量范围是9000kDa~1000000kDa,粘度50~5000mPa.s;溶剂为水、酒精或PBS缓冲溶液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溶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未经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9046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