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能溃缩吸能的汽车后排座椅骨架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91445.5 | 申请日: | 2020-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165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范贤煌;赵培杰;田建明;王长慧;韦朝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汽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68 | 分类号: | B60N2/68;B60N2/22;B60N2/30;B60N2/427 |
代理公司: |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4 | 代理人: | 刘小敏;尤健雄 |
地址: | 51005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能溃缩吸能 汽车 后排 座椅 骨架 | ||
1.一种能溃缩吸能的汽车后排座椅骨架,包括均与转轴(C)固定连接的靠背骨架(A)和坐垫骨架(B),且所述靠背骨架(A)设有调角器(A3),所述转轴(C)可转动安装在与汽车车身固定的支座(D)上;所述汽车后排座椅骨架由使用状态转换为收纳状态的方式为:所述靠背骨架(A)通过所述调角器(A3)向前翻倒,所述靠背骨架(A)和坐垫骨架(B)一起通过所述转轴(C)向后翻倒;
其特征在于:
所述靠背骨架(A)和坐垫骨架(B)中的至少一者为设有溃缩吸能结构的溃缩吸能骨架(E),使得:在所述汽车后排座椅骨架处于所述收纳状态下且汽车发生后碰撞时,所述溃缩吸能结构在碰撞能量作用下令所述溃缩吸能骨架(E)发生形变,以吸收碰撞能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能溃缩吸能的汽车后排座椅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溃缩吸能骨架(E)的溃缩吸能结构为:
所述溃缩吸能骨架(E)具有横向件(E1)和两个纵向件(E2),所述两个纵向件(E2)的首端分别连接所述横向件(E1)的两端部,尾端能够向所述转轴(C)传递作用力;
并且,以所述汽车后排座椅骨架处于所述收纳状态而言:所述横向件(E1)在其非端部位置固定有向后凸出的力传导凸块(E3),且该力传导凸块(E3)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溃缩吸能骨架(E)的最后方位置;所述两个纵向件(E2)中的至少一者形成有结构弱化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能溃缩吸能的汽车后排座椅骨架,其特征在于:以所述汽车后排座椅骨架处于所述收纳状态而言,所述溃缩吸能骨架(E)的纵向件(E2)采用以下两种方式中的其中一种形成所述结构弱化点:
方式一、所述横向件(E1)为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管件,所述纵向件(E2)为两侧边缘是翻边的板件,且该纵向件(E2)由依次相连的外弯前部(E21)、外弯中部(E22)和外弯后部(E23)构成,所述外弯前部(E21)与所述横向件(E1)焊接固定,所述外弯后部(E23)能够向所述转轴(C)传递作用力,所述外弯前部(E21)和外弯后部(E23)均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外弯中部(E22)倾斜布置,且所述两个纵向件(E2)的外弯前部(E21)之间的距离大于两个纵向件(E2)的外弯后部(E23)之间的距离;使得:所述外弯中部(E22)与外弯后部(E23)的连接处形成外弯结构弱化点(P2);
并且,所述纵向件(E2)在其两侧翻边上焊接有前加强板(E4)和后加强板(E5),所述前加强板(E4)和后加强板(E5)分别与所述纵向件(E2)围成管腔,且所述前加强板(E4)与后加强板(E5)之间留有位于所述外弯前部(E21)处的间隙,使得:该间隙处形成间隙结构弱化点(P1);
方式二、所述横向件(E1)为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管件,所述纵向件(E2)为两侧边缘是翻边的板件,且该纵向件(E2)由依次相连的内弯前部(E24)、内弯中部(E25)和内弯后部(E26)构成,所述内弯前部(E24)与所述横向件(E1)焊接固定,所述内弯后部(E26)能够向所述转轴(C)传递作用力,所述内弯前部(E24)和内弯后部(E26)均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内弯中部(E25)倾斜布置,且所述两个纵向件(E2)的内弯前部(E24)之间的距离小于两个纵向件(E2)的内弯后部(E26)之间的距离;使得:所述内弯中部(E25)与内弯后部(E26)的连接处形成内弯结构弱化点(P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能溃缩吸能的汽车后排座椅骨架,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方式一,所述外弯中部(E22)与外弯后部(E23)之间的夹角在135°至170°之间;对于所述方式二,所述内弯中部(E25)与内弯后部(E26)之间的夹角在135°至170°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能溃缩吸能的汽车后排座椅骨架,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方式一,所述间隙结构弱化点(P1)所在部位为所述纵向件(E2)的横截面最小的部位。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能溃缩吸能的汽车后排座椅骨架,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方式一,所述纵向件(E2)和后加强板(E5)在所述外弯结构弱化点(P2)处设有弱化孔(E2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汽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广汽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9144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