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评估肝内胆管癌吉西他滨化疗敏感性的标志物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91988.7 | 申请日: | 2020-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585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12 |
发明(设计)人: | 王红阳;陈磊;杨应成;吴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G01N33/574 | 分类号: | G01N33/574;G01N33/577 |
代理公司: | 上海剑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82 | 代理人: | 施建婷;杨飞 |
地址: | 200438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评估 胆管癌 化疗 敏感性 标志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评估肝内胆管癌吉西他滨化疗敏感性和/或预后的标志物及其应用。评估肝内胆管细胞癌吉西他滨化疗敏感性和/或预后的标志物为肝内胆管癌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或胆管癌组织中免疫细胞表面所表达的CXCR3。评估肝内胆管细胞癌吉西他滨化疗敏感性和/或预后的试剂盒包括CXCR3蛋白表达量的检测相关试剂。评估肝内胆管癌吉西他滨化疗敏感性和/或预后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检测肝内胆管癌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或胆管癌组织中免疫细胞表面CXCR3的表达量;2)与预先设定的CXCR3蛋白表达量阈值做比较,高于阈值评定为患者对吉西他滨化疗敏感和/或吉西他滨化疗治疗预后良好,否则评定为对吉西他滨化疗不敏感和/或吉西他滨化疗治疗预后不佳。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学生物检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评估肝内胆管癌吉西他滨化疗敏感性及预后的标志物、试剂盒以及方法。
背景技术
肝内胆管癌(ICC)发生于二级胆管近端,是第二常见的原发性肝癌,其发病率呈稳步上升趋势。ICC来源于肝内胆管上皮细胞,手术切除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作为一种高度恶性的疾病,只有接受完全R0手术切除的病人才能有更好的生存率。有研究证实放疗和辅助化疗对晚期或侵袭性胆管肿瘤的生存有好处,对于不能切除和转移性ICC的首选治疗方式是吉西他滨和顺铂联合治疗。然而由于复杂的肿瘤异质性,ICC患者对化疗的反应不同。研究表明患者的免疫状态会影响他们的化疗敏感性。因此,通过检测ICC患者免疫功能状态来预测化疗的反应性从而指导临床治疗方案,对于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生存质量意义重大。
CXC亚族趋化因子受体3(CXCR3)高度表达于活化的T淋巴细胞上,属于Thl细胞趋化因子受体,最初被认为是专门协调白细胞转运的趋化因子,现在因其在调节细胞增殖、分化和存活中的多种作用而被公认。它们的正常功能失调会导致各种病理,包括炎症疾病和癌症。CXCR3及其同源的趋化因子(CXCL11、CXCL10、CXCL9、CXCL4和CXCL4L1)参与了许多肿瘤的控制和发展[8],并被认为是提示患者预后的潜在指示分子。关于吉西他滨化疗方案与CXCR3功能水平之间相互关联的研究尚且十分有限,目前尚未有关于通过CXCR3表达量评估吉西他滨对肝内胆管癌治疗效果的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CXCR3的新应用,特别是在评估肝内胆管癌吉西他滨化疗敏感性和预后中的应用。
本发明人经过广泛而深入的研究,首次发现ICC患者肿瘤组织CXCR3的表达与对吉西他滨化疗的敏感性相关,进一步发现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CXCR3表达水平与肿瘤组织内CXCR3表达水平有良好的一致性,能够用于判断肝内胆管癌患者对吉西他滨化疗的敏感性。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评估肝内胆管细胞癌吉西他滨化疗敏感性和/或预后的标志物,所述标志物为肝内胆管癌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或胆管癌组织中免疫细胞表面所表达的CXCR3。
优选地,所述CXCR3表达于T细胞表面。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CXCR3表达于CD4+T细胞表面。
本发明第二个方面,提供了所述评估ICC吉西他滨化疗敏感性和/或预后标志物在制备评估ICC对吉西他滨化疗敏感性及预后的试剂或试剂盒中的应用。
进一步,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评估肝内胆管细胞癌吉西他滨化疗敏感性和/或预后的试剂盒,所述试剂盒包括CXCR3蛋白表达量的检测相关试剂。
优选地,所述评估肝内胆管细胞癌吉西他滨化疗敏感性和/或预后的试剂盒检测肝内胆管癌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或胆管癌组织中免疫细胞表面所表达的CXCR3。
优选地,所述试剂盒检测T细胞表面的CXCR3。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试剂或试剂盒检测CD4+T细胞表面的CXCR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9198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