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处理具有损伤的甘薯块根的方法及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92095.4 | 申请日: | 2020-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806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孙洁;刘帮迪;吕晓龙;王彩霞;孙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23B7/005 | 分类号: | A23B7/005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商秀玲 |
地址: | 10012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处理 具有 损伤 甘薯 块根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农产品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处理具有损伤的甘薯块根的方法及应用。本发明所述方法包括热激处理所述甘薯块根的步骤,所述热激处理的温度为60‑65℃,相对湿度为20%‑30%,时间为15‑20min。本发明提供的处理具有损伤的甘薯块根的方法,既安全无毒、无残留、无污染,消除了消费者对愈伤甘薯食用安全性的顾虑,减少了化学药物对环境的污染,又有效促进了损伤甘薯块根的快速愈伤,同时减少了甘薯块根的重量损失,维持了甘薯的品质,且操作方法简单,易于大面积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产品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处理具有损伤的甘薯块根的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甘薯是重要的农作物,其块根体积大、水分多,皮薄肉嫩,在田间机械化采收、运输装卸和入库贮藏过程中都易受擦伤、刺伤、割伤、碰伤和压伤等机械损伤。甘薯损伤一方面破坏了甘薯本身的组织结构,造成甘薯生理代谢的紊乱,引发一系列不利于贮藏的生理生化反应;另一方面,损伤给微生物的侵入提供了机会,使甘薯腐烂变质,造成甘薯在贮藏过程中损失增加,因保藏不当而腐烂变质的损失率可达15%以上。
为降低甘薯采后损失,阻止病原物的侵入,对采后甘薯进行适当的愈伤处理将有助于提高甘薯自身的抗病性并延长贮藏期限。目前生产实践中采用的愈伤方法主要为传统低温加热愈伤和化学药剂处理愈伤两种。但低温加热愈伤周期较长,人力物力投入量大,条件难以控制,能耗高且处理量有限,愈伤效果参差不齐,无法满足生产需要。药剂处理涉及农药残留的问题,外源激素类药品成本较高,且浸泡等方式易造成甘薯表面潮湿,易加速储藏期的腐烂。
具体地,低温加热愈伤通常在贮藏设施内进行,甘薯入库后将库温升至25-37℃,处理时间通常为2-7d,之后通风降温进入储藏周期。现有技术中低温处理的具体方案有:将采后甘薯置于温度为29℃,湿度85%-90%条件下愈伤处理4d后,转入12±1℃冷库中贮藏;将甘薯在32℃,相对湿度90%条件下愈伤处理4d,装入双层瓦楞箱中并放入通风冷藏库贮藏。这两种方法虽然能起到一定的愈伤效果,但是愈伤时间较长、控温难度大,且需要有专人看管,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看护成本。
药剂处理通常为储藏前使用石灰喷洒、外源激素喷洒、杀菌剂浸泡、次氯酸钠喷淋浸泡等方式,对甘薯表面进行消毒,晾干后入库进行储藏。公开号为CN104522159A的中国专利文献还提供了一种促进甘薯机械损伤伤口愈合的方法,该技术是将受到断面损伤的甘薯蘸取石灰粉后,利用石灰粉对伤口的消毒作用,从而促进伤口愈合,减少损伤甘薯块根腐烂的方法。但该方法主要应用于断面损伤比较严重的甘薯,且处理过程中还需挑选、进行手工蘸取石灰粉,容易造成二次损伤,工作量大,应用范围有限,未实现甘薯产后的商业化处理和解决甘薯愈伤周期长的问题。公开号为CN102845513A的中国专利文献提供了一种促进甘薯伤口愈合的方法,该技术是先将甘薯用10-100mmol/L硝普钠(SNP)溶液浸泡处理0.5-1h或者用10-50μl/L一氧化氮气体熏蒸处理0.5-1h后,再在室温下愈伤3-5天,使甘薯伤口愈伤的方法。该方法虽然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其所采用的硝普钠(SNP)是一种用于治疗高血压急症及急性左心衰竭的药物,一氧化氮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有毒气体,具有强氧化性,两者的安全性有待考量,同时甘薯在采后会附着一层保护土,溶液浸泡处理会破坏其保护土,处理过程中又难免会引起二次伤害,缩短贮藏期限。而后还要进行愈伤处理3-5天,这将进一步延长愈伤时间。
现有技术中药剂处理的具体方案还有:以100mg/L脱落酸(ABA)处理马铃薯伤口表面,在常温(20±3℃),湿度(80±5%)及黑暗环境下进行愈伤处理。以100g/L苯丙噻重氮(BTH)浸泡处理损伤梨果实5min,取出晾干后装入保鲜袋中于常温20-25℃、相对湿度70%-80%黑暗条件下进行愈伤。以100mg/L的BTH溶液浸泡损伤马铃薯3min,取出晾干后装入聚乙烯塑料袋中,置于常温20-25℃,高湿80%-90%的黑暗环境下进行愈伤。这些愈伤方法为外源激素结合常温愈伤的方法,其虽表现出较好的愈伤效果,但是外源激素的使用剂量、残留量及对人体的危害等需要综合考虑,且采用的浸泡处理方式,并不适用于甘薯作物,处理不当甚至会加速甘薯的腐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未经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9209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