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二氧化碳回收的精酿啤酒灌装一体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92635.9 | 申请日: | 2020-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602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1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刚;尹可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安鑫卓越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C13/00 | 分类号: | C12C13/00 |
代理公司: | 芜湖众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8 | 代理人: | 端木传斌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锡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氧化碳 回收 啤酒 灌装 一体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氧化碳回收的精酿啤酒灌装一体机,包括发酵装置、清酒罐、二氧化碳回收装置和二氧化碳储气罐,所述清酒罐安装在发酵装置的下端部,且与发酵装置通过管道连接,所述二氧化碳回收装置安装在发酵装置侧端部,且与发酵装置通过管道连接,所述二氧化碳储气罐安装在二氧化碳回收装置下端部,且与清酒罐通过管道连接。本发明通过在发酵罐中安装发酵罐隔板,将大麦汁加入发酵罐中,可以同时酿造两种口味的精酿啤酒,并通过增设二氧化碳回收装置将发酵过程中多余的二氧化碳进行回收,实现二氧化碳的再利用,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本发明结构紧凑、运行稳定,实用性能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发酵灌装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二氧化碳回收的精酿啤酒灌装一体机。
背景技术
目前行业内,精酿啤酒现有的发酵技术酒精发酵过程会排除大量二氧化碳气体,清理不及时造成碳酸产生,酒的味道变酸,影响口感,排出的二氧化碳过多,发酵罐里面压力过大,造成一定安全隐患,所以大部分精酿啤酒工厂将过多的二氧化碳排出,但当精酿啤酒酿造完成,进入清酒罐时,精酿啤酒需要充入二氧化碳来保持精酿啤酒的风味,往往需要打入二氧化碳,这样就造成前面部分二氧化碳的浪费,造成一定成本上的浪费,同时,常规的精酿啤酒的发酵采用单一罐体进行单一品种的发酵,实用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氧化碳回收的精酿啤酒灌装一体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二氧化碳浪费现象,及无法实现两个品种的发酵,实用性差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二氧化碳回收的精酿啤酒灌装一体机,包括发酵装置、清酒罐、二氧化碳回收装置和二氧化碳储气罐,所述清酒罐安装在发酵装置的下端部,且与发酵装置通过管道连接,所述二氧化碳回收装置安装在发酵装置侧端部,且与发酵装置通过管道连接,所述二氧化碳储气罐安装在二氧化碳回收装置下端部,且与清酒罐通过管道连接。
可行的,所述发酵装置包括发酵罐、发酵罐上盖和发酵罐隔板,所述发酵罐上盖安装在发酵罐上端部,且与发酵罐进行可拆卸式连接,所述发酵罐隔板设置在发酵罐内端部,使发酵罐内端部一分为二,所述发酵罐隔板通过螺纹连接使发酵罐隔板底端部与发酵罐进行固定连接。
可行的,所述发酵罐上端部一侧连接有充氧管,所述发酵罐上端部另一侧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发酵罐上端部还设置有一气阀,所述气阀通过管道与二氧化碳回收装置进行连接。
可行的,所述气阀与压力传感器进行点连接。
可行的,所述清酒罐底端部还连接有出酒管道,所述出酒管道上安装有出酒阀。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通过在发酵罐中安装发酵罐隔板,将大麦汁加入发酵罐中,可以同时酿造两种口味的精酿啤酒,并通过增设二氧化碳回收装置将发酵过程中多余的二氧化碳进行回收,实现二氧化碳的再利用,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本发明结构紧凑、运行稳定,实用性能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充氧管;2、发酵罐上盖;3、发酵罐;4、发酵罐隔板;5、清酒罐;6、出酒阀;7、气阀;8、二氧化碳储气罐;9、二氧化碳回收装置;10、压力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安鑫卓越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安鑫卓越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9263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