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体储存容器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93811.0 | 申请日: | 2020-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259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5 |
发明(设计)人: | 何建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建智 |
主分类号: | B65D90/02 | 分类号: | B65D90/02;B65D90/00;B32B1/02;B32B7/08;B32B27/28;B32B27/30;B32B27/32;B32B3/08;B32B7/04;B32B3/24;B32B3/12;B32B27/08;B32B27/06;B32B15/08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吴梦圆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中***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体 储存 容器 及其 制造 方法 | ||
一种液体储存容器,包括一容器壳体,其具有一内壁、一外壁及至少一间隔部。至少一间隔部固定于内壁与外壁之间,进而形成多个夹层空间,内壁形成一储存空间,用以储存液体,至少一间隔部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第一表面具有多个凹部,内壁具有至少一接着层,其对应多个凹部而具有多个凸部,多个凸部与多个凹部相对应且彼此稳固连结;第二表面连结外壁。本发明兼具可解决渗透或泄漏时产生污染或黏胶层失效问题,及内壁渗透或泄漏可发出警报而提高安全性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一种液体储存容器及其制造方法,尤指一种兼具可解决渗透或泄漏时产生污染或黏胶层失效问题,及内壁渗透或泄漏可发出警报而提高安全性的液体储存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液体储存容器可用来储存各式化学液体,当储存化学液体(例如:氨水、双氧水、硫酸、盐酸、硝酸、氢氟酸等)时,通常会采用两层式的设计。
如图9所示,此为传统的第一种液体储存容器,其具有一容器壳体81,其具有一内壁811(通常为耐蚀塑料制,用来防腐蚀)、一黏胶层812及一外壁813(可为金属制或非金属制,用来强化结构)。该内壁811形成一储存空间B,用以储存液体;该内壁811与该外壁813通过该黏胶层812而密贴固定。当该内壁811有裂缝(图中未示)时,液体通过裂缝泄漏出而接触该黏胶层812,再接触该外壁813。另外,纵使无裂缝,也有可能经由渗透(permeation)而接触该黏胶层812,再接触该外壁813。
如图10所示,此为传统的第二种液体储存容器,其具有一容器壳体71,其具有一内壁711、多个间隔部712、多个黏胶层713及一外壁714。该内壁711形成一储存空间B,用以储存液体。
从而,该多个间隔部712通过该多个黏胶层713,黏合固定于该内壁711与该外壁714之间。当该内壁711有裂缝(图中未示)时,液体将会通过该裂缝渗出至该内壁711及该外壁714之间的空间。
上述的这两种传统的液体储存容器,均具有下列的问题:
[1]渗透或泄漏时储存液体污染与黏胶层失效问题。当液体渗透或泄漏出该内壁后,不仅会逐渐腐蚀该外壁,最后泄漏,也会与该黏胶层化学反应,有可能产生气体(压迫内壁、外壁)、也有可能与黏胶层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回渗至该内壁内,而污染整个液体(造成整个储存液体不纯或变质),或是逐渐腐蚀该外壁,最后泄漏出,造成工安与污染环境的问题。此外,纵使所储存的液体不具腐蚀性,前述的渗透或泄漏也会使黏胶层老化或劣化(例如水解),也会产生黏胶层失效问题(例如因失去黏性、脱落、起泡等情形而失去原有的黏固功能)。
[2]由内壁渗透或泄漏的初期并无法预警。传统的液体储存容器在由内壁渗透或泄漏时,并无法检测此泄漏的情形,因此无法早期预警。
有鉴于此,必须研发出可解决上述现有缺点的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体储存容器及其制造方法,其兼具可解决渗透或泄漏时产生污染或黏胶层失效问题,及内壁渗透或泄漏可发出警报而提高安全性等优点。特别是,本发明所欲解决的问题在于现有装置渗透或泄漏时发生储存液体污染与黏胶层失效,及由内壁渗透或泄漏的初期并无法预警等问题。
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手段提供一种液体储存容器及其制造方法,关于该液体储存容器的部分包括:
一容器壳体,具有一内壁、一外壁及至少一间隔部;其中:
该至少一间隔部固定于该内壁与该外壁之间,并形成多个夹层空间;该内壁形成一储存空间,用以储存液体,该至少一间隔部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该第一表面具有多个凹部,该内壁具有至少一接着层,该接着层对应该多个凹部而具有多个凸部,其与该多个凹部相对应且彼此稳固连结;该第二表面连结该外壁。
关于该液体储存容器的制造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一、准备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建智,未经何建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938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