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烟气脱硝喷氨混合系统及其静态混合器和喷氨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93832.2 | 申请日: | 2020-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220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李磊;李欣;金平;韩天竹;李睿;高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D53/86 | 分类号: | B01D53/86;B01D53/56;B01D53/76;B01D53/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烟气 脱硝喷氨 混合 系统 及其 静态 混合器 控制 方法 | ||
1.一种静态混合器,其设置在烟道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态混合器包括:
多个导流组件,其分布在所述烟道中,每一个所述导流组件包括:
进气管,其沿所述烟道的轴向延伸;
外管,其为下细上粗的管状结构,所述外管的下端与所述进气管的外壁连接,上端高于所述进气管;
顶板,其设置在所述外管上方;
出气通道,其由所述外管的顶端外周倾斜向下延伸;以及
排尘孔,其设置在所述外管的下端;以及
集灰层,其与所述烟道的内壁密封连接,并且在所述导流组件之间形成集灰槽,相邻导流组件通过出气通道引导烟气发生互相撞击,烟气中的粉尘落入集灰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态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为下粗上细的管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态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尘孔连通排尘管,所述排尘管向上倾斜,所述排尘管的出口的下端面高于所述排尘孔的上端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态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尘孔连通排尘管,所述排尘管向下倾斜,所述排尘管的出口设有第一盖板,所述第一盖板能够关闭或者打开所述排尘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静态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尘管的管口为楔形,所述第一盖板扣盖在所述管口从而关闭所述排尘管;当所述排尘管内积累的粉尘对所述第一盖板的压力超过所述第一盖板的重力时,所述第一盖板掀起从而打开所述排尘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态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通道由上翼板和下翼板围合而成,所述上翼板与所述顶板相连接,所述下翼板与所述外管的顶端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态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为圆形、矩形、正多边形、倒圆锥形或倒棱锥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态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的侧壁上设有挡风板,所述挡风板向所述集灰槽的底部倾斜。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态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灰槽为V型槽或弧形凹槽。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态混合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排灰管道,其将所述集灰槽中的粉尘排出所述烟道。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静态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灰层上设有多个排灰孔,所述排灰孔设置在所述集灰槽的底部,所述排灰孔与所述排灰管道相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静态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灰管道包括:
多个第一竖直段,其与所述多个排灰孔分别连通;以及
排出管段,其与所述第一竖直段的下端相连通,所述排出管段向下倾斜设置,其末端延伸至所述烟道外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静态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出管段设有通断阀。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静态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出管段的末端设有第二盖板,所述第二盖板能够关闭或打开所述排出管段。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静态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出管段的末端为楔形,所述第二盖板盖扣在所述末端从而关闭所述排出管段;当所述排出管段内积累的粉尘对所述第二盖板的压力超过所述第二盖板的重力时,所述第二盖板掀起从而打开所述排出管段。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静态混合器,其特征在于,处于同一排的所述第一竖直段共用一个所述排出管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9383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检测激光建图里程计与组合导航定位偏差的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打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