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现多电平逻辑异或、比同运算的电路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93898.1 | 申请日: | 2020-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714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合华芯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K19/20 | 分类号: | H03K19/20;H03K19/2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33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新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电平 逻辑 运算 电路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实现多电平逻辑异或、比同运算运算的电路和方法,包括:两个单端口处理模块、比较模块;每个单端口处理模块,用于将本端口的输入逻辑电平对应的输入电压进行转换,得到与所述输入逻辑电平对应的转换后信号;所述输入逻辑电平为多值逻辑量;比较模块,与每个单端口处理模块电连接,用于比较两个端口的转换后信号是否相同;若不同,则输出高电平;若相同,则输出低电平。本发明可以实现多电平逻辑异或、比同运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逻辑运算领域,尤指一种实现多电平逻辑异或、比同运算的电路和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逻辑运算普遍基于二值逻辑,即非0即1、非1即0的逻辑,但许多逻辑问题本身不止2个逻辑状态。例如电机状态逻辑上至少包括“正转”、“停止”和“反转”三个状态,并且还可以进一步区分为:“极速正转”、“正转”、“停止”、“反转”和“极速反转”五个状态。因此需要用更多的信息来描述。这就需要用到多值逻辑,但多值逻辑在实践中一直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一个重要因素是,多值逻辑可以用多位二值逻辑代替。比如,上述五种状态可以用一位多值逻辑量(取值范围:0、1、2、3、4)表达,也可以用三位二值逻辑量表达(比如:000、001、010、011、100)。所以多值逻辑运算也多是利用二值逻辑电路来实现。
随着数字集成电路设计日趋复杂,功能越来越强,内部互联线(或称为总线)上传输的信息量越来越大,但集成电路总面积越来越小,要求互连线所占据的面积也随之缩小,这就要求提高互连线的信息传输速率。用多值逻辑代替二值逻辑是一种有效提高信息传输速率的方法。多值逻辑在电子技术中一般用多电平逻辑来等效,同样位数的N电平多值逻辑所表达的信息量是二值逻辑的N倍。
在二值逻辑运算中,逻辑“异或”运算的规则是:如果输入的两个逻辑值相同,则输出低电平0;如果不同,则输出高电平1。对异或运算的结果取反,就可以在输入逻辑值相同时输出高电平1,不同时输出低电平0,从而实现逻辑“比同”运算的效果。在多电平逻辑运算中,逻辑“异或”运算的规则与二值逻辑“异或”运算类似:如果两个输入逻辑电平相同,则输出低电平0;如果不同,则输出高电平1。通过对多电平逻辑“异或”运算的结果取反,实现多电平逻辑“比同”运算。
一种实现多电平“逻辑异或”运算的电路如图10所示。当两个端口的输入电压差超过门限时,必然有一个运算放大器输出为高电平1,另一个输出为低电平0。再将两个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经过二值逻辑异或运算,就可以输出高电平1。当两个端口的输入电压差小于门限时,两个运算放大器的输出均为低电平0,这时二值逻辑异或运算的结果将是低电平0。
以一个5V系统为例,定义低于1V为逻辑电平0,1.1V~1.9V之间为逻辑电平1,2.1V~2.9V之间为逻辑电平2,3.1V~3.9V之间为逻辑电平3,4.1V以上为逻辑电平4,运算放大器的门限设置为0.8V。当输入的两个电压值分别为1.1V和1.9V时,原理上,输入同为逻辑电平1,属于相同逻辑电平,此时异或门应输出低电平;实际上,输入电压差未超过门限,所以异或门的输出也确实为低电平。但是,如果输入的两个电压值分别为0.9V和1.1V时,由于输入电压差只有0.2V,此时图10所示电路会认为输入的是相同的逻辑电平,所以实际异或门的输出是低电平。但实际上端口1的输入电压是逻辑电平0,端口2的输入电压是逻辑电平1,两者是不同的逻辑电平,应判为不相同的逻辑电平,异或门应输出高电平。
所以,图10所示电路实际上只能用于电压检测,不能用于多电平逻辑电路的“异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至少部分不足,提供一种实现多电平逻辑异或、比同运算的电路和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合华芯电子有限公司,未经联合华芯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9389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