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煤制天然气固废资源双向回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94163.0 | 申请日: | 2020-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424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吴晓毛;黄华芳;倪泽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晓毛 |
主分类号: | B09B3/00 | 分类号: | B09B3/00;B09B5/00;B02C4/08;B02C23/14;B02C23/04;B07B9/00;B07B1/28;B65G65/44 |
代理公司: | 杭州知杭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10 | 代理人: | 陈丽嫦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天然气 资源 双向 回收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制天然气固废资源双向回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属于煤制天然气固废回收领域,一种煤制天然气固废资源双向回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设置有转轴,伴随着转轴的转动,使得连接杆敲击第一筛分板的下表面,从而使得第三筛分板发生震动,伴随着筛分板的分级筛分震动,方便分离有害固体废物和一般固体废物,按照依次反应,分批次处理,通过向内倾斜设置的第一防溅面板与第二防溅面板的转动,能够有效防止粉碎过程中固体有害废物飞溅,通过连接套筒与定位杆的相对滑动,并伴随着推送面板的左右滑动,从而方便将存放在反应箱的内部的沉淀物导送排放至合适的位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制天然气固废回收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煤制天然气固废资源双向回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石油、天然气能源的日益减少,资源的合理利用成为必然趋势,而碎煤加压气化煤制天然气为能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但是,现有的碎煤加压气化煤制天然气系统所排放的尾气通常含有一定量的挥发性有机物(简称VOCs),而VOCs一方面具有致癌性并能够导致人体急性中毒,另一方面还可与空气中的硫化物、氮化物反应而形成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物质。
煤制天然气工厂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分为一般固体废物和危险固体废物两类。一般固体废物主要包括气化灰渣和滤饼、其他装置使用过的废吸附剂、废分子筛和废铝胶、清净下水产生的化学泥污等。危险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废催化剂、废脱硫剂、废瓷球、污水处理场“三泥”、罐底油泥、污水处理产生的化学污泥、可溶性结晶盐等,从而对于工业固体废物的处理变得刻不容缓。
但现有的煤制天然气固废资源双向回收装置不方便分离有害固体废物和一般固体废物,按照依次反应,不便于分批次处理,因此,我们提出一种煤制天然气固废资源双向回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煤制天然气固废资源双向回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它可以实现分离有害固体废物和一般固体废物,按照依次反应,分批次处理。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煤制天然气固废资源双向回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回收箱、气体排放管、反应剂存放箱、第一筛分板和反应箱,所述回收箱的顶端开设有进料口,且进料口的内部铰接有第一防溅面板,所述第一防溅面板的右侧连接有第二防溅面板,且第二防溅面板的中部下侧连接有压力弹簧,所述第一防溅面板的下侧固定安装有第一驱动电机,且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粉碎轴,并且第一粉碎轴的右侧连接有第二粉碎轴,所述气体排放管设置在进料口的左下侧,且气体排放管的下侧设置有排渣口,所述回收箱的内部设置有筛分机构,且筛分机构包括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转轴,且转轴的外侧连接有调节轴,所述调节轴的内侧壁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块,且调节轴的左端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的左侧连接有连接件,且连接件的左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杆,并且连接杆的左端固定安装有敲击块,所述反应剂存放箱固定安装在回收箱的右侧,且反应剂存放箱的上方内部连接有密封盖,所述反应剂存放箱的下侧内部连接有安装杆,且安装杆的左端固定安装有安装轴,并且安装轴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控料板,所述第一筛分板设置在敲击块的上侧,且第一筛分板的正下方设置有第二筛分板,并且第二筛分板的正下方连接有第三筛分板,所述反应箱设置在第三筛分板的下方,且反应箱的右侧内部设置有排污口。
进一步的,所述反应箱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三驱动电机,且第三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连接套筒,所述连接套筒的内部连接有定位杆,且定位杆的右端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内部连接有限位杆,且限位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推送面板,所述限位杆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定位套筒,且定位套筒的内部连接有固定轴,方便推送沉淀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晓毛,未经吴晓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941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安全约束系统的电接触端子、电插头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 下一篇:座椅靠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