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自动清洗功能的纳升液相系统及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95547.4 | 申请日: | 2020-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335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8 |
发明(设计)人: | 谭敏佳;翟琳辉;刘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14;G01N30/34;G01N30/72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张放 |
地址: | 201203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自动 清洗 功能 纳升液相 系统 控制 方法 | ||
本申请公开一种具有自动清洗功能的纳升液相系统及控制方法,包括纳升液相、切换阀组件、色谱柱组件和洗脱装置;切换阀组件包括第一切换阀和第二切换阀;色谱柱组件包括并行设置的第一色谱柱和第二色谱柱;第一色谱柱和第二色谱柱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切换阀和第二切换阀;洗脱装置分别与第一切换阀、第二切换阀连接;纳升液相配置为通过第一切换阀给第一色谱柱或第二色谱柱上样;根据所述第一色谱柱和所述第二色谱柱的状态信息,控制所述第一切换阀和所述第二切换阀在不同的位置间进行切换;通过纳升液相系统能够确保系统实现无间隙进行清洗、上样、洗脱,还能确保避免质谱无效的等待时间,实现质谱24小时无间断采集数据,提高质谱平台的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生物化学工艺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自动清洗功能的纳升液相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纳升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检测是蛋白质组学的主要检测手段,其中,纳升液相的方法从按时间顺序可以总结为:准备、分析、清洗三个阶段。质谱只有在分析阶段才能采集到数据,准备和清洗阶段都处于待机状态。
现有设备的主要缺点是:准备和清洗时间的总和几乎与分析时间相当,在准备和清洗时间内,由于质谱并未获得相应检测数据,因此,在准备和清洗过程中,并不产生有用的数据。例如:在实际测试分析过程中,常规分析中的时间分配为准备时间30分钟,分析时间60分钟,清洗时间30分钟。每天24小时不间歇进行检测,那么,常规方式只能做10-12针真实样品甚至更少。可见,在现有技术中,存在质谱为获得测试数据而长时间处于等待的情况,由此产生大量无效等待时间,使得纳升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检测的工作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本公开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以上技术问题。
本公开旨在提供一种无间隙进行清洗、上样、洗脱功能的具有自动清洗功能的纳升液相系统及控制方法,可以有效利用纳升液相、切换阀组件、色谱柱组件和洗脱装置,避免所述纳升液相系统后端待串联的质谱无效的等待时间,实现质谱24小时无间断采集数据,提高纳升液相系统的高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根据第一方面,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自动清洗功能的纳升液相系统,包括纳升液相、切换阀组件、色谱柱组件和洗脱装置;其中,所述切换阀组件包括第一切换阀和第二切换阀;所述色谱柱组件包括并行设置的第一色谱柱和第二色谱柱;所述第一色谱柱和所述第二色谱柱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切换阀和所述第二切换阀;所述洗脱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切换阀、所述第二切换阀连接;所述纳升液相配置为通过所述第一切换阀给所述第一色谱柱或所述第二色谱柱上样;所述第一色谱柱和所述第二色谱柱对上样所提供的样本进行梯度分析,并通过所述第二切换阀为所述纳升液相系统后端待串联的质谱提供分析结果;根据所述第一色谱柱和所述第二色谱柱的状态信息,控制所述第一切换阀和所述第二切换阀在不同的位置间进行切换,并控制所述洗脱装置对所述第一色谱柱或所述第二色谱柱择一清洗和上样。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色谱柱和所述第二色谱柱并行设置且具有相同结构。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切换阀和所述第二切换阀设置为六通切换阀。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位置包括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其中,
在所述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纳升液相通过所述第一切换阀与所述第一色谱柱连通,以对所提供的样本进行梯度分析;同时,所述洗脱装置通过所述第二切换阀与所述第二色谱柱连通,并清洗所述第二色谱柱,清洗后,向所述第二色谱柱上样;在所述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纳升液相通过所述第一切换阀与所述第二色谱柱连通,以对所提供的样本进行梯度分析;同时,所述洗脱装置通过所述第二切换阀与所述第一色谱柱连通,并清洗所述第一色谱柱,清洗后,向所述第一色谱柱进行上样。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洗脱装置包括清洗泵,所述清洗泵用于清洗所述第一色谱柱和所述第二色谱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9554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