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履带式全喂入联合收割打捆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96020.3 | 申请日: | 2020-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868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徐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松田豹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D37/00 | 分类号: | A01D37/00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汇诚永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0 | 代理人: | 朱晓林 |
地址: | 214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履带式 全喂入 联合 收割 打捆 | ||
本发明公开了履带式全喂入联合收割打捆机,包括割台机构、输送机构、谷物脱粒分离机构、履带行走机构、操纵机构、动力机构、粮箱、秸秆打捆装置和机架,其特征在于:割台机构横卧于机架前部,机架设置在履带行走机构上,谷物脱粒分离机构纵向设置于机架上,粮箱位于机架上部并与谷物脱粒分离机构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输送机构位于割台机构与谷物脱粒分离机构之间,输送机构一端与割台机构连接,另一端与谷物脱粒分离机构挂接,液压油缸支撑输送机构,秸秆打捆装置横向设置在机器的后部且位于脱粒滚筒下面,秸秆打捆装置与谷物脱粒分离机构的排草口对接并与机架相连接固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谷物联合收获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履带式全喂入联合收割打捆机。
背景技术
相关的现有技术中,秸秆脱粒后直接抛洒在田间,后续再使用专业打捆机进行秸秆打捆作业。如此一来,大量秸秆难以收集利用,或者由于牵引式打捆机或自走式打捆机压实土壤,对土壤的破坏性增加,由于打捆机二次下地也极大浪费了能源。
此外,秸秆直接粉碎还田,会由于秸秆还田量多或不均、易发生秸秆不易腐烂或秸秆发热,破坏刚播种的发芽种子,影响出苗率。其次土壤微生物也会滋生病虫,不利于下一波作物的生长和增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履带式全喂入联合收割打捆机,包括割台机构、输送机构、谷物脱粒分离机构、履带行走机构、操纵机构、动力机构、粮箱、秸秆打捆装置和机架,其特征在于:割台机构横卧于机架前部,机架设置在履带行走机构上,谷物脱粒分离机构纵向设置于机架上,粮箱位于机架上部并与谷物脱粒分离机构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输送机构位于割台机构与谷物脱粒分离机构之间,输送机构一端与割台机构连接,另一端与谷物脱粒分离机构挂接,液压油缸支撑输送机构,秸秆打捆装置横向设置在机器的后部且位于脱粒滚筒下面,秸秆打捆装置与谷物脱粒分离机构的排草口对接并与机架相连接固定。
进一步地,割台机构包括分禾器、拨禾轮、割刀、割台输送搅龙和割台架,所述分禾器位于割台左右两侧,前端呈“尖”状,拨禾轮通过液压油缸实现上下伸缩,并做椭圆型轨迹运动,所述割刀固定在割台架前端且位于割台前下端,由做往复运动的动刀条和固定的护刃器组成,割台输送搅龙位于割台架内部,两端固定在割台架两侧板的轴承座上,由搅龙体及带螺旋叶片的搅龙叶片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谷物脱粒分离机构包括滚筒,滚筒的轴向方向与机器的行走方向一致,谷物脱粒分离机构由带齿杆的滚筒、具有导流板的顶盖、凹板筛、振动筛、风机、籽粒输送搅龙、杂余输送搅龙和脱粒机架组成,所述滚筒位于谷物脱粒分离机构的上部,安装于脱粒机架上部并被顶盖覆盖,凹板筛位于滚筒下部,振动筛位于凹板筛下部,籽粒输送搅龙和杂余输送搅龙均位于振动筛的下部,籽粒搅龙在杂余输送搅龙的前方,风机位于谷物脱粒分离机构的前下方,滚筒、顶盖、凹板筛、振动筛、风机、籽粒输送搅龙和杂余输送搅龙均与脱粒机架连接。
进一步地,履带行走机构由呈包络线布置的履带、变速箱驱动的驱动轮、若干个支撑机器的支重轮、托起履带的托轮和张紧履带的导向轮组成。
进一步地,秸秆打捆装置由抓草机构、预压机构、压缩活塞机构、打结机构、秸秆压密机构、传动机构、计量机构和打捆室机架组成。
本发明提供的履带式全喂入联合收割打捆机,既能完成对作物的收割、脱粒、分离、清选等工作,又能同时实现秸秆收集打捆,提高了收割机的利用效率,避免了牵引式或自走式打捆机二次下地造成人力、物力浪费,减少了对土壤的二次碾压破坏,提高了用户收益。
同时,谷物收割和打捆同时完成,秸秆不落地,草捆的秸秆干净、不含泥土,更适合秸秆的后续加工处理,也能用作牲畜饲料,且便于用户运输。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松田豹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松田豹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9602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