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空间技术的生物多样性综合调查抽样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10296445.4 申请日: 2020-04-15
公开(公告)号: CN111815102A 公开(公告)日: 2020-10-23
发明(设计)人: 罗遵兰;史娜娜;汉瑞英;孙光;赵志平;韩煜;王琦;高晓奇;刘高慧;肖能文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主分类号: G06Q10/06 分类号: G06Q10/06;G06Q10/10;G06Q50/26
代理公司: 北京知本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39 代理人: 刘江良
地址: 100012 ***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基于 空间技术 生物多样性 综合 调查 抽样 方法
【说明书】:

发明属于生态学及生物学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空间技术的生物多样性综合调查抽样方法,该方法包括调查样区标准化、生态系统空间构成分析、重要物种潜在生境模拟、交通可达性分析、空间叠加技术和调查样区抽取六个步骤。本发明有机融合了空间信息分析技术及物种分布模型模拟技术,科学、客观的筛选出生物多样性调查样区。该发明方法集成了调查区域生成、生态系统空间构成、重要物种潜在生境模拟、交通可达性分析等技术,利用空间叠加法,可以快速识别出生物多样性调查样区,并能做到全覆盖和重点突出,应用性较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多样性综合调查抽样方法,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空间技术的生物多样性综合调查抽样方法,属于生态学及生物学领域。

背景技术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具有供给、调节、支持、文化等重要生态服务功能,对维持生态平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是摸清生物多样性本底、掌握动态变化趋势、识别威胁因素的基础工作。

目前,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按照网格法布设生物多样性调查区域。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开展了一批生物多样性调查项目,其调查样区、样线、样点的确认,一般采用专家决策法确定,即专家根据经验及文献记载,在调查区域选择某一片森林、湿地、荒漠等作为调查区域,并根据调查类群特征布设样线、样方等。上述抽样方法受专家知识水平及调查资金的限制,往往难以实现对物种(类群)和区域的全覆盖。

目前,按照生物多样性调查目的不同,调查样区的确定方法主要有两类:

(1)集中于自然保护区等物种分布相对丰富的地区,在保护区内调查样区的确定一般是采取随机抽样法,即在保护区内的某一片山地、或河流、或湿地,随机选取一个区域布设样方、样线,该方法适用于小范围的生物多样性调查。

(2)以某一重点物种为主,开展较为详细的生境和物种多样性调查,这类调查工作,调查样区的选取方法主要是专家决策法。这两种方法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并受专家经验知识影响较大,样区选择的系统性、全面性较差,不宜用于开展区域(全国、全省、全市、全县)生物多样性综合调查工作的样区确定。

上述现有选择生物多样性调查样区的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1)在物种分布丰富的地区随机选择区域法,只适用于小面积调查,如某个自然保护区的某个片区;且受样区选择人的知识水平的限制,选取的样区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该方法不适用于大面积系统调查。(2)以某一重点物种为主要调查对象开展调查时,采用专家决策法布设调查样区,该方法受专家的知识水平及主观意愿影响较大,且难以整合其他物种数据,不适合大面积开展生物多样性普查。

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高等植物34500多种,居世界第三位;脊椎动物6400多种,占世界总种数的13.7%。我国也是生物多样性受威胁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年来,尽管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分别在不同区域和领域开展了一批生物多样性调查项目,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并取得一定进展,但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总体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同时,财力、人力、技术水平和数据共享条件制约了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监管工作顺利开展,因此,急需发明一种科学、系统、全面,且适用于区域生物多样性综合调查工作的调查样区的确定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空间技术的生物多样性综合调查抽样方法, 解决调查方法各异、标准不统一、调查空白的问题,为构建多源、多尺度的国家级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协同整合的资源库提供数据支撑,本发明方法科学、系统、全面,且适用于遴选区域生物多样性综合调查工作的调查样区。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空间技术的生物多样性综合调查抽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调查样区标准化、生态系统空间构成分析、重要物种潜在生境模拟、交通可达性分析、空间叠加和调查样区抽取六个步骤:

(1)调查样区标准化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9644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