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减脂增肌的营养食品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97713.4 | 申请日: | 2020-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710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发明(设计)人: | 陈彬合;袁振海;贾婵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药学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23L33/10 | 分类号: | A23L33/10;A23L33/15;A23L33/175;A23L33/16;A23L33/18;A23L2/3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10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脂增肌 营养食品 | ||
一种减脂增肌的营养食品,包含以下成分:谷氨酰胺4‑15份或丙氨酰谷氨酰胺6‑22份,大豆肽4‑10g份,丙酮酸钙2‑5份,β‑羟基β‑甲基丁酸钙1‑3份。还可以包含维生素B1 0.0005‑0.004份、维生素B2 0.0005‑0.002份、左旋肉碱0‑2份。用于减肥、健身与健美人群,配合运动减脂增肌。该营养食品既可被制成颗粒剂、固体饮料或口服液。又可被制成运动前后分别服用的营养组合产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营养与保健食品领域,确切的说涉及一种减脂增肌的营养食品。
背景技术
为了评价成人超重与肥胖程度,医学界引入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概念。BMI 的计算公式为体重/身高2(kg/m2)。根据我国成人的实际情况,目前规定:18.5≤BMI24kg/m2为正常体重范围,24≤BMI28kg/m2为超重,BMI≥28kg/m2为肥胖。肥胖(obesity)是由 于能量过剩与蛋白质和某些矿物质、维生素不足引起的,体内脂肪体积和(或)脂肪细胞数 量增加,并过多沉积于身体某些部位,致体重或体脂率(体脂占体重的百分比)异常增高的 营养不良现象。超重(overweight)是介于正常和肥胖间的中间状态。
近年来,我国超重/肥胖发生率呈逐年增长态势。《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报告(2015 年)》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成人超重率30.1%,肥胖率11.9%。超重和肥胖不仅影响身材、 自信与社交;作为独立影响因素,还会导致包括2型糖尿病、高血脂、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 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甚至肿瘤的发病率上升。高能量摄人、不均衡膳食 以及运动不足,是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
随着健康知识的普及,减肥与健身渐成流行时尚。减肥,又称减脂,是指在较少肌肉流 失的前提下,减少体内尤其是腹部与内脏脂肪,降低体重与体脂率。业已证明,只有保证能 量消耗大于能量摄入,实现能量负平衡,才能达成减肥目标。足量的肌肉不仅是运动能力的 保证,还可以保护关节,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预防糖尿病的发生与发展。同等质量肌肉与脂 肪相比,具有更高的基础代谢率,所以身体肌肉比例越高,能量消耗越大,越有利于控制体 重。因此,科学减肥,必须是在保持、甚至增加身体肌肉量的同时,减少体内脂肪,才能预 防肥胖相关疾病的发生。健身与健美人士,除了要求减脂,还追求增肌塑形。节食减肥,在 减少能量摄入的同时,营养素,特别是原本就不足的蛋白质、维生素等摄入也会减少,不仅 降低基础代谢率,使得减肥难以持续,也会加重代谢紊乱与肌肉流失,与健康南辕北辙。
运动不仅增加能量消耗,还可以增强心肺功能,预防骨质疏松,使肌纤维增粗,肌肉量 增加。所以,运动减肥才是正道。运动是由肌群中的肌肉协调收缩与舒张完成的。肌肉收缩 需要能量支持。运动供能具有时序性——肌纤维首先利用肌细胞内储存的ATP与磷酸肌酸中的 高能磷酸键供能,此后消耗血糖供能,血糖降低后,肌肉会动员肌糖原供能,当肌糖原大量 消耗后,才会动员脂肪与蛋白质供能。只有身体消耗脂肪供能时,才能进入减肥过程。但在 运动供能时,脂肪与蛋白分解没有先后顺序。肌肉蛋白质供能是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经脱 氨基等生物转化,再经生物氧化、释放ATP完成的。由于肌肉分解供能在运动肌肉内部进行, 而动员脂肪需要异地运输,所以在高强度运动时,肌肉分解供能更快捷。虽然肌肉蛋白质一 直处于新陈代谢中(每天有1%-2%的肌肉蛋白分解与合成),但是在肌糖原储备充足的情况下, 用于运动供能的肌肉蛋白质,一般不超过总能量消耗的5%。在肌糖原耗竭时,蛋白质供能会 增加到总热量的10%-15%,甚至达到18%。肌肉蛋白质供能一旦超过5%,必会引起肌肉分解。 所以运动减肥一定会伴随肌肉流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药学科学院,未经山东省药学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9771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5G毫米波基站的射频性能测试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新型Qcb组合闪光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