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露天矿用地埋式电缆槽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97756.2 | 申请日: | 2020-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552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杨超;松建军;张全龙;李德坤;曾继鹏;武启松;王仁冲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华联锌铟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9/04 | 分类号: | H02G9/04;H02G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63701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露天矿 用地 电缆 制备 方法 | ||
一种露天矿用地埋式电缆槽及制备方法,涉及露天矿山开采技术领域,包括电缆槽、梯形碎石缓冲层、碎石层;所述电缆线从电缆槽中穿过,电缆槽的开口朝向在两侧;碎石层包裹在电缆槽的周围形成拱形坡面;制作简单节省钢材,同时消除了电缆桥架使用不方便的诸多困难。
技术领域
本发明及露天矿山开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露天矿用电缆设备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露天开采因其安全、高效、资源综合利用率高、成本低等特点,一直作为国家主要推行的矿山开采方式,近年来随着工业制造技术的突飞猛进,露天开采设备朝着大型化、智能化发展。为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相关政策以及企业节能增效的战略,大型设备动力电气化逐步替代传统柴油动力的趋势已然,大多数露天矿山在设备选型时选择了电铲及牙轮钻等用电设备8作为主要工程设备,此类型的用电设备8在尾部均需用电缆线连接设备及供电装置。因用电工程设备随着生产布局的推进需在采场内频繁移动,加上采场内部运输道路服务期限短,瞬息万变,运输设备与电缆线交叉作业的情况成为了必然现象,这就要求采取措施来确保通行设备安全通过电缆线区域。
目前,露天矿山常用的解决办法是架设电缆桥,将电缆线架设在门框式桥架上,电缆线位于运输设备的上部空间,运输设备5经电缆桥下通过电缆线2。此方法需企业根据矿山运输设备的规格尺寸量身打造电缆桥,一者耗费钢材物资;二者若电缆桥跨尺寸较大其安全稳定性欠缺容易倒塌造成次生事故;三者搭接拆卸时均需投入吊车、拖车以及大量人力,各环节若协调不周,均会导致成本及工作效率欠佳。对于采区工作线较短的矿山,需频繁来回调动用电工程设备,电缆桥架使用不方便的情况甚至影响生产任务完成。虽然部分矿山针对电缆桥架上电缆线2移设不方便,难于拆卸的情况对电缆桥进行了升降装置及拆卸装置的改进优化,但都难以从本质上改变露天矿山电缆桥架使用不方便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露天矿用地埋式电缆槽,制作简单节省钢材,同时消除了电缆桥架使用不方便的诸多困难。
本发明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实现:
一种露天矿用地埋式电缆槽,包括电缆槽 3 、梯形碎石缓冲层 7 、碎石层 1 ;所述梯形碎石缓冲层 7 位于电缆线 2 与运输道路 6 交叉点,所述电缆槽 3 为单边开口槽钢,电缆槽 3 位于梯形碎石缓冲层 7 的梯形上底面中间位置, 所述电缆槽 3 轴向与运输道路 6 垂直,电缆线 2 从电缆槽 3 中穿过,所述电缆槽 3 的开口朝向在两侧;所述碎石层1 包裹在电缆槽 3 的周围形成拱形坡面。
进一步所述电缆槽 3 的形状为C字形或者方槽形。
进一步:所述梯形碎石缓冲层 7 高度为30-40 cm,所述梯形碎石缓冲层 7 料子选取不含杂质、岩性好、普氏硬度系数>8的岩石,粒径≤50mm;所述碎石层 1 圆拱形坡度为5%-8%,所述碎石层 1 料子粒径选用直径为30mm-80mm、普氏硬度系数>8的岩石,碎石层对电缆槽的包裹平均厚度不低于1m。
进一步:所述碎石层 1 包裹在电缆槽 3 的周围形成的拱形坡面两侧设置有安全警示桩 4 。
一种露天矿用地埋式电缆槽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制作电缆槽 3
根据矿山使用电缆线 2 的截面尺寸大小,选用耐磨抗压的钢材制作单边开口槽钢,形状制作C字形或者方槽形,以满足电缆线 2 放置于内空的槽钢中;
b. 铺垫梯形碎石缓冲层 7
在电缆线 2 与运输道路 6 交叉点,清理出埋设电缆槽 3 的场地,保证地面平整结实无凹陷,然后用粒径≤50mm的碎石铺垫高度为30-40 cm梯形碎石缓冲层 7 ;
c.安装电缆槽 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华联锌铟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云南华联锌铟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9775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