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溢流器及餐具清洗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97781.0 | 申请日: | 2020-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668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东;徐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明略人工智能(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L15/42 | 分类号: | A47L15/42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成律师事务所 11646 | 代理人: | 张江陵 |
地址: | 200030 上海市徐***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溢流 餐具 清洗 设备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溢流器及餐具清洗设备,涉及餐具清洗技术领域。该溢流器包括壳体和中通导流管,中通导流管至少部分地容纳于壳体内。壳体上开设有进水口。中通导流管容纳于壳体内的部分开设有用于控制壳体内液面高度的排水口。排水口在壳体的高度方向上高于进水口。该餐具清洗设备包括主洗水箱、漂洗水箱和第一溢流器。第一溢流器设置于主洗水箱内。第一溢流器为上述的溢流器。第一溢流器的进水口靠近主洗水箱的底部,第一溢流器的排水口靠近主洗水箱的顶部。该溢流器会优先排出位于箱体底部的温度较低的水,使得新加入的热水能够被充分利用。该餐具清洗设备排水时,优先排出主洗水箱底部的温度较低的水,使得新加入的热水能够被充分利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餐具清洗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溢流器及餐具清洗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相关技术中的洗碗机,包括主洗水箱、漂洗水箱和溢流杆,漂洗水箱内的高温水不断加入主洗水箱中,使得主洗水箱内的水不断增多,溢流杆被用于控制液面高度。当主洗水箱内的水超过预设的液面时,多余的水会从溢流杆排出。申请人发现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在于:新加入的高温水未充分利用就被溢流杆排出,增大了能耗。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溢流器,其旨在改善相关技术中新加入的高温水未充分利用就被溢流杆排出,增大了能耗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溢流器,该溢流器包括壳体和中通导流管,中通导流管至少部分地容纳于壳体内。壳体上开设有进水口。中通导流管容纳于壳体内的部分开设有用于控制壳体内液面高度的排水口。排水口在壳体的高度方向上高于进水口。
通过设置壳体,并将中通导流管部分容纳于壳体内,在壳体上开设进水口,在中通导流管上开设排水口,并使排水口在壳体的高度方向上高于进水口。这样,箱体内靠近箱体底部的温度较低的水会优先通过进水口进入壳体内。当箱体内的液面高度将要高于排水口的高度时,进入壳体内的水会从排水口将温度较低的水排出,而将温度较高的水留在箱体内利用。该溢流器优先将箱体底部温度较低的水排出,使得温度较高的水留在箱体内,有利于温度较高的水的充分利用。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壳体与中通导流管同轴设置。壳体的内壁与中通导流管的外壁共同限定出第一腔室,中通导流管的内壁限定出第二腔室。进水口连通壳体的外部与第一腔室,排水口连通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通过设置壳体与中通导流管,壳体和中通导流管分别限定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当箱体内的液面高度未超出预设液面高度(排水口的高度)时,位于箱体底部的温度较低的水进入第一腔室内,预备排出。当箱体内的液面高度将要高于预设液面高度(排水口的高度)时,第一腔室内的水通过排水口进入第二腔室排出。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中通导流管的上端从壳体内伸出且被封闭。将中通导流管的上端伸出壳体并封闭,防止新加入的温度较高的水直接流入中通导流管排出,热量不能充分利用,增大能耗。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中通导流管与壳体为一体结构。将中通导流管与壳体设置为一体结构,便于安装。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中通导流管与壳体为分体结构,中通导流管与壳体密封连接。将中通导流管与壳体设置为分体结构,便于清洗。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溢流器还包括盖体,中通导流管的上端被盖体密封。通过设置盖体封闭中通导流管的上端,防止温度较高的水直接进入中通导流管排出,造成浪费。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餐具清洗设备,该餐具清洗设备包括主洗水箱、漂洗水箱和第一溢流器。第一溢流器设置于主洗水箱内。第一溢流器为上述任一项中的溢流器。第一溢流器的进水口靠近主洗水箱的底部,第一溢流器的排水口靠近主洗水箱的顶部。该餐具清洗设备排水时,优先排出主洗水箱底部的温度较低的水,使得新加入的热水能够被充分利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明略人工智能(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明略人工智能(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977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