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负载型微藻对稀土矿废水的脱氮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97824.5 | 申请日: | 2020-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707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熊贞晟;丁严严;张亚昆;罗旭彪;杨利明;邵鹏辉;罗露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航空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1/16;C02F10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赵晓琳 |
地址: | 33006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负载 型微藻 稀土 废水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负载型微藻对稀土矿废水的脱氮方法,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负载型微藻对稀土矿废水的脱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稀土矿废水原水进行生石灰沉淀,得到澄清水;将所述澄清水进行脱氮,所述脱氮在絮凝微藻和玉米芯同时存在的条件下进行。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实现了高氨氮稀土矿废水快速、有效、经济的处理,总氮、氨氮去除能力高,氨氮去除能力平均83.3mg·L‑1·d‑1,总氮去除能力平均86.7mg·L‑1·d‑1,还具有处理成本低、工艺操作设备简单、效果稳定、绿色环保并具备稀土元素回收及藻群回收资源化的潜力等一系列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负载型微藻对稀土矿废水的脱氮方法。
背景技术
赣南离子型稀土矿废水现在主要采用“原地浸矿工艺”,浸出剂主要采用硫酸铵,虽然这种工艺相较从前“池浸工艺”,有着避免矿石开采带来的巨大山体破坏、节约大量人力物力和场地、保护矿区表层植被、大大减缓原先浸出剂氯化钠对矿山的风化,但是原地浸矿工艺也带来新的危害,尤其是原地浸矿工艺相较“池浸工艺”,浸矿剂的量要更大,一般会使用过量的硫酸铵,这致使在矿山开采过程中以及结束后都会产生富含稀土离子的高浓度硫酸铵废水。开采过程中过量的硫酸铵会残留在开采后的稀土矿体中,污染所在地地表水、地下水水系,尤其是在雨季这些废水四处横流,因为废水呈酸性,硫酸铵浓度高,氨氮、硝酸盐都远远超标,以致废水所经之处几乎绿植尽毁,野草都难以存活,甚至多年无法自然修复。高氨氮及其产生的游离氨、亚硝酸盐更会对生态系统带来极大的危害。所以稀土矿废水对矿山和周边带来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而且废水中的稀土元素是宝贵资源,直接排放不仅会破坏环境,更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
目前,针对各种稀土氨氮废水处理主要有吹脱法、气提法、化学沉淀法、折点氯化法、电渗析法、土壤灌溉法、液膜法、直接蒸发结晶法等,但是存在着条件严苛、成本高、操作复杂、效果一般等问题,而传统的生物法则也存在着废水无无碳源、工艺流程长、仅能处理中低浓度氨氮并处理难达标的问题,所以亟待一种有效的处理方法。
中国专利CN201810350723.2虽有效处理了稀土矿废水,但是半个月的处理周期太长,距离工程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负载型微藻对稀土矿废水的脱氮方法。本发明提供的脱氮方法以玉米芯为载体,负载絮凝微藻,提高了脱氮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负载型微藻对稀土矿废水的脱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稀土矿废水原水进行生石灰沉淀,得到澄清水;
将所述澄清水进行脱氮,所述脱氮在絮凝微藻和玉米芯同时存在的条件下进行。
优选地,所述絮凝微藻的投加量为0.7~1.3g/L。
优选地,所述玉米芯的投加量为15~30g/L。
优选地,所述絮凝微藻的投加量为1.0g/L,所述玉米芯的投加量为20g/L。
优选地,所述絮凝微藻使用前依次进行如下处理:经过三个月筛选驯化、扩增培养、离心富集和饥饿处理。
优选地,所述絮凝微藻为栅藻。
优选地,所述沉淀采用过量的生石灰进行。
优选地,所述脱氮的环境湿度为55~80%,光照为LED全天光照,强度为8000~10000Lx,时间为1~4天。
优选地,所述脱氮后还包括活性污泥法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航空大学,未经南昌航空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9782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