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既有建筑屋顶隔音屏结构及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98592.5 | 申请日: | 2020-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725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发明(设计)人: | 康信江;宾羽飞;徐媛媛;丁岚;骆红振;张丹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D13/16 | 分类号: | E04D13/16;E04D13/14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田凌涛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汉***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既有 建筑 屋顶 隔音 结构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既有建筑屋顶隔音屏结构及施工方法,基于出屋顶面建筑物,针对女儿墙(2)划分为A级女儿墙(2‑1)和B级女儿墙(2‑2),进而分别实现A级女儿墙(2‑1)结构下相邻框架柱(1)之间钢梁(4)的设置,以及B级女儿墙(2‑2)结构下在出屋顶面建筑物顶面上钢梁(4)的设置,进而基于环既有建筑屋顶面一周女儿墙(2)所建的钢梁(4),实现各隔音屏钢柱(3)的架设,进而完成最后系统隔音板的安装,避免了隔音系统安装时对既有建筑屋顶面结构层的破坏,有效保护了既有建筑屋顶面结构,同时获得了优秀的隔音、吸音效果,同时整个系统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安装方法简易,具有一定的综合经济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既有建筑屋顶隔音屏结构及施工方法,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步伐加快,城市中的高大建筑物越来越多,同时在建筑物顶层屋面的设备越来越多,设备产生的噪音对于相邻建筑物的影响越来越明显,由此建筑物顶层的隔音、吸声降噪系统也随之不断发展。吸、隔音系统一般由支承隔音材料的主结构和铝合金隔音、吸声板组成,但一般隔音系统主结构的钢柱,都是通过柱底支承与建筑物主屋面相连、以及柱侧与建筑物女儿墙相连,实现钢柱与主体结构相连,这种方法会破坏原结构主屋面的防水保温层,这些都会对主屋面的防水保温造成不利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既有建筑屋顶隔音屏结构,在获得优秀隔音效果的同时,保证既有建筑屋顶不受到破坏。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既有建筑屋顶隔音屏结构,基于既有建筑屋顶边沿一周分布设置的各个框架柱、以及相邻框架柱之间的女儿墙,实现隔音屏系统的设置;针对既有建筑屋顶边沿一周、各组相邻框架柱之间的女儿墙,定义其中墙体跨度之间不存在出屋顶面建筑物的女儿墙为A级女儿墙,以及定义其余各段女儿墙分别为B级女儿墙;
分别针对各段B级女儿墙位置的出屋顶面建筑物:沿出屋顶面建筑物顶面上对应既有建筑屋顶边沿的边缘、按预设间距分布固定设置各根主支撑钢柱,该各根主支撑钢柱呈竖直姿态、且彼此共面,以水平姿态、按预设竖直上下高度位置设置两根钢梁分别对接该各根主支撑钢柱,沿该两根钢梁,按预设间距分布设置各根隔音屏钢柱,该各根隔音屏钢柱分别以竖直姿态、侧面固定对接所设位置的上下两根钢梁,且该各根隔音屏钢柱分别与其所设位置B级女儿墙顶部内侧面所在面之间的距离彼此均相等,以及该各根隔音屏钢柱的顶部位于同一高度;各出屋顶面建筑物顶面所设各根隔音屏钢柱的顶部均位于同一高度;
各段A级女儿墙内侧凹面的预设下限高度位置、分别水平固定设置钢梁,预设下限高度位置高于既有建筑屋顶的井道顶部高度,各钢梁的两端分别固定对接所设A级女儿墙两侧框架柱的内侧面,分别沿各段A级女儿墙内侧面上的钢梁,按预设间距分布设置各根隔音屏钢柱,该各根隔音屏钢柱分别以竖直姿态、侧面固定对接所设位置的钢梁,且该各根隔音屏钢柱分别与其所设位置A级女儿墙顶部内侧面之间的距离彼此均相等,以及该各根隔音屏钢柱的顶部位于同一高度;
与各段A级女儿墙相连接的各框架柱内侧面上、分别固定连接隔音屏钢柱,该各根隔音屏钢柱呈竖直姿态,且该各根隔音屏钢柱分别与其所连框架柱内侧面之间的距离彼此均相等,以及该各根隔音屏钢柱的顶部位于同一高度;
各段A级女儿墙位置、以及其所连各框架柱位置分别所设各隔音屏钢柱,分别与其所设位置A级女儿墙顶部内侧面所在面之间的距离彼此均相等,且该各根隔音屏钢柱的顶部位于同一高度;
所设全部钢梁中,沿既有建筑屋顶边沿一周,相邻位置钢梁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彼此相对接;并且所设全部隔音屏钢柱中,各隔音屏钢柱分别与其所设位置所对应女儿墙顶部内侧面所在面之间的距离彼此均相等,且全部隔音屏钢柱的顶部均位于同一高度;沿既有建筑屋顶边沿一周,基于各根隔音屏钢柱,设置系统隔音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9859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