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强电磁环境中穿舱电缆的接头及屏蔽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99092.3 | 申请日: | 2020-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408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4 |
发明(设计)人: | 李哲峰;杨胜宇;王三舟;张行周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机械设备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R4/64 | 分类号: | H01R4/64;H01R9/11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有限公司 11386 | 代理人: | 杨光 |
地址: | 100854 北京市海淀区永***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磁 环境 中穿舱 电缆 接头 屏蔽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强电磁环境中穿舱电缆的接头及屏蔽处理方法,属于电缆连接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传统电缆通过电缆涵后屏蔽层接地效果不好以及采用电连接器转接适用性差的问题。该接头包括转接套、紧固组件和电缆涵,转接套、紧固组件和电缆涵均为空心柱体结构;转接套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的第一外径小于第二段的第二外径,第一段与第二段变径过度连接;电缆涵的内径大于等于第一段的第一外径且小于第二段的第二外径;紧固组件能够安装在转接套中,转接套的第一段能够安装在电缆涵中,电缆涵的端部抵靠在第一段与第二段之间的变径过度连接段。本发明接头的结构简单、容易操作,能够广泛应用于较强电磁环境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缆连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强电磁环境中穿舱电缆的接头及屏蔽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电缆穿舱是通过电缆涵直接穿过或通过电连接器转接后实现信号传递。通过电缆涵穿舱时,电缆不需要进行操作,直接穿过电缆涵即可,根据使用需求选择对电缆函和电缆之间的缝隙进行防水等密封处理。但是,采用电缆通过电缆涵后屏蔽层的接地效果不好,电缆传递信号受电磁干扰后产生畸变。
通过电连接器转接穿舱时,需要将电缆在穿舱位置处切断,切断的电缆两端安装电连接器,将其中的一个电连接器穿舱安装在需要穿舱的位置处,两端电缆通过电连接器互联实现电缆信号的穿舱。在较强电磁场环境中的电缆穿舱处理一般选择通过电连接器转接的方式,电缆屏蔽层通过电连接器与舱体可靠连接,消除或减小电磁环境对电缆中传递信号的干扰,然而,由于舱体的结构复杂、紧凑,当舱体没有电连接器的安装位置时,则无法采用电连接器的形式实现电缆转接。因此,采用电连接器进行穿舱电缆连接的适用性差。
因此,急需提供一种能够用于强电磁环境中通过电缆涵穿舱电缆的屏蔽处理方法,解决传统电缆通过电缆涵后屏蔽层接地效果不好,电缆传递信号受电磁干扰后产生畸变以及采用电连接器转接适用性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的分析,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强电磁环境中穿舱电缆的接头及屏蔽处理方法,用以解决传统电缆通过电缆涵后屏蔽层接地效果不好,电缆传递信号受电磁干扰后产生畸变以及采用电连接器转接时,连接操作复杂、耗时费力,电磁屏蔽效果不好,而且成本高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方面,提供一种强电磁环境中穿舱电缆的接头,包括转接套、紧固组件和电缆涵,转接套、紧固组件和电缆涵均为空心柱体结构;转接套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紧固组件能够安装在转接套中,转接套的第一段能够安装在电缆涵中,电缆涵的端部抵靠在第一段与第二段之间的连接段。
进一步地,紧固组件包括压紧块和紧固套,压紧块能够安装在紧固套的内部。
进一步地,紧固套与转接套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压紧块与紧固套均为中空圆柱体结构。
进一步地,紧固套包括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的第一孔径小于第二通孔的第二孔径;第二通孔用于安装压紧块。
进一步地,压紧块的长度小于第二通孔的长度;压紧块的一端能够抵靠在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连接处的端面,另一端露出第二通孔。
进一步地,压紧块的端部具有倒角结构。
进一步地,倒角结构为环形倾斜面。
进一步地,倾斜面上设有防脱落结构。
进一步地,防脱落结构为凸起或凹槽。
进一步地,防脱落结构的数量至少为两组。
进一步地,多组防脱落结构环形设置于压紧块的端部倾斜面。
进一步地,防脱落结构为半球形结构的凸起,凸起的直径不完全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机械设备研究所,未经北京机械设备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9909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