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作为钙离子通道的抑制剂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299219.1 | 申请日: | 2020-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724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4 |
发明(设计)人: | 唐海涛;曹征宇;余伯阳;葛海涛;王正俊;种法政;王殿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中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苏中药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1/7048 | 分类号: | A61K31/7048;A61K36/185;A61P9/00;A61P9/10;A61P13/12;A61P25/00;A61P29/00;C12Q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精金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70 | 代理人: | 尉月丽 |
地址: | 2255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槲皮素 葡萄 糖苷 作为 离子 通道 抑制剂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作为钙离子通道的抑制剂的应用,属于医药领域,本发明还提供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在制备治疗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晚期肾衰竭、神经疾病、慢性疼痛、急性疼痛或炎性疾病的药物的用途,证明了其能够抑制钙离子通道,尤其是TRPC离子通道,拓展了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的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技术属于医药领域,具体涉及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的应用。
背景技术
心血管疾病是对现代社会人类生命健康最具危害的疾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2016年全球约179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占全球死亡总数的31%。由此可见,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新药物的医疗需求非常迫切。相关研究证明,TRPC通道是心肌病、心力衰竭、高血压和脑血管疾病等一些心血管病变的新药开发的重要的药理学靶点。专利申请WO2006/074802A1公开了TRPC通道用于心脑血管疾病中的治疗,其研究表明利用基因技术,在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中,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TRPC3\TRPC6和TRPC7活性,可明显改善血管功能和动脉粥样硬化的血管病理改变。
TRPC通道是一种Ca2+透过的非选择性离子通道,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组织中。根据结构同源性和功能倾向性,可将TRPC家族划分为四个亚群:TRPC1和TRPC2各构成一个亚群;TRPC4和TRPC5之间有大约65%的氨基酸同源性,因此把它们划为同一亚群;TRPC3、TRPC6和TRPC7有70-80%的氨基酸同源性,三者归为同一亚群。TRPC3、TRPC6和TRPC7通道有着共同的活化机制,目前已知其内源性配体有二酰甘油(DAG)和4-乙基-(3-(4-氟苯基)-7-羟基-2-甲基吡唑[1,5-a]-嘧啶-5-基)哌啶-1-羧酸盐(M085)。目前已知的TRPC有机抑制剂有2-氨基乙氧基二苯基硼酸(2-APB)、SKF96365、YM-58483(BTP2)以及无机阻断剂(如Gd3+和La3+)等,但是都缺乏足够有效性和特异性。现在关于TRPC的天然组成、活化机制、生理功能及其在病理生理和疾病中的作用等依然是悬而未决的问题。因为它们广泛而且部分重叠的分布、潜在的杂多聚化、相似的电生理特性以及缺乏明确追踪这些通道的化合物工具,实现原位鉴定天然TRPC通道存在一定困难。
Dietrich等人的研究证明,通过研究转基因小鼠模型可能解开某些TRPC可能的生理学功能,总结了TRPC3、6、7亚家族在体内外的异终极化潜力,并提供它们在通道活性下调的孤立组织和基因缺陷小鼠模型中生理功能分析的初步数据。但是,由于缺乏特异性的通道阻滞剂,容易受到与TRPC通道密切相关通道的补偿效应,因此无法确定TRPC同型或异型异构体在整个机体复杂器官功能中的生理相关性,要克服这一缺陷,需要在胚胎干细胞中靶向基因失活以及随后为每个通道和通道亚科生产基因缺陷小鼠模型,这些模型系统的生成和分析非常消耗时间和成本,存在一定局限性。
黄蜀葵花为锦葵科秋葵属植物黄蜀葵Abelmoschus Manihot(L.)Medic的干燥花,黄蜀葵花最早记载于《嘉佑本草》,分布广泛、资源丰富,《本草纲目》记载:其花气味甘、寒、滑、无毒,主治小便淋及催生,治诸恶疮脓水久不瘥者,作末敷之即愈,为疮家要药,消疽肿,浸油涂汤火伤等。
黄蜀葵花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包括:没食子酸、5-羟甲基-2-呋喃甲酸、原儿茶酸-3-O-β-D-葡萄糖苷、原儿茶酸、acortatarin A、棉皮素-3-O-β-D-葡萄糖-8-O-β-D-葡萄糖醛酸苷、槲皮素-3-O-[β-D-木糖基(1→2)-α-L-鼠李糖基1→6)]-β-D-半乳糖苷、杨梅素-3-O-β-D-半乳糖苷、杨梅素-3-O-β-D-葡萄糖苷、槲皮素-3-O-β-D-木糖基-(1→2)-β-D-半乳糖苷、槲皮素-3-O-洋槐糖苷、芦丁、金丝桃苷、异槲皮苷、杨梅素-3′-O-β-D-葡萄糖苷、棉皮素-3′-O-β-D-葡萄糖苷、棉皮素-8-O-β-D-葡萄糖醛酸苷、杨梅素、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槲皮素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中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苏中药业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苏中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苏中药业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9921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