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加速原位铺盖层下底泥污染物分解的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00083.1 | 申请日: | 2020-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479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李斗;刘慧平;秦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三航(重庆)生态修复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02 | 分类号: | C02F11/02;C02F11/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0 | 代理人: | 解明铠 |
地址: | 40112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速 原位 铺盖 层下底 泥污 分解 系统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加速原位铺盖层下底泥污染物分解的系统,包括:用于采集原位铺盖层下底泥污染物并分析污染物参数的监控井系统;用于依据所述监控井系统获取的污染物参数计算修复液组成的分析系统;用于依据所述分析系统计算的修复液组成进行修复液配置的配液系统;用于向监控井系统中灌注所述配液系统配置的修复液的投放系统。本申请提供的加速原位铺盖层下底泥污染物分解的系统,可以实现底泥污染物的原位控制和就地分解转化,通过监控井系统的分散式布置以及投放系统的可移动,实现底泥的微创修复,实施便捷、不需要大量铺设水下管网、污染就地削减效果明显,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水环境修复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加速原位铺盖层下底泥污染物分解的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底泥治理方式主要分为异位和原位两种,异位处理主要通过清淤疏浚的形式将污染底泥转移到临时堆场进行脱水,脱水后的底泥再运往填埋场进行最终处置或制成护坡砌块、透水砖或陶粒等建材进行资源化利用,由于底泥的量较大,所需的临时堆场面积较大,征地困难,同时由于底泥制成的建材产品经济性较低,市场消纳难度大,使得异位处理面临较大的困境。
原位处理采用功能材料铺盖的方式直接将上覆水体和污染底泥层进行分隔,有效的控制了内源污染对水体的影响,虽然底泥原位铺盖能将污染底泥层快速封存,但底泥中的污染物仍然存在,其降解和稳定化的过程十分缓慢,如遇地震、海啸、水上事故等极端灾害,有可能破坏铺盖阻隔层,使得污染物再次释放。
发明内容
基于此,提供一种加速原位铺盖层下底泥污染物分解的系统,避免污染物再次释放。
一种加速原位铺盖层下底泥污染物分解的系统,包括:
用于采集原位铺盖层下底泥污染物并分析污染物参数的监控井系统;
用于依据所述监控井系统获取的污染物参数计算修复液组成的分析系统;
用于依据所述分析系统计算的修复液组成进行修复液配置的配液系统;
用于向监控井系统中灌注所述配液系统配置的修复液的投放系统。
以下还提供了若干可选方式,但并不作为对上述总体方案的额外限定,仅仅是进一步的增补或优选,在没有技术或逻辑矛盾的前提下,各可选方式可单独针对上述总体方案进行组合,还可以是多个可选方式之间进行组合。
可选的,待处理水体上布置有多个所述监控井系统,各监控井系统包括:
设置在水体中的固定桩;
与所述固定桩相固定的管井,所述管井的底端开放且处在原位铺盖层下的底泥中,所述管井的顶端开放且延伸出水体表面;
位于所述管井中且处于原位铺盖层下底泥中的污染物采集装置;
安装在管井顶端用于分析污染物参数的监测装置,所述监测装置与污染物采集装置通过管路连通,且与所述分析系统之间通过无线通信方式进行数据传输。
可选的,所述监测装置分析的污染物参数为温度、压力、pH、氧化还原电位、溶解氧、甲烷、总氮、总磷、氨氮、化学需氧量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的,所述配液系统包括:
多个储料仓,每个储料仓对应存储一种原料;
多个混合室,各混合室分别与至少一个储料仓通过管路相连通;
设置在所述管路上的第一控制阀;
第一控制单元,依据分析系统提供的修复液组成控制第一控制阀开启或关闭以配置修复液,所述第一控制单元与分析系统之间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方式进行数据传输。
可选的,所述储料仓存储的原料为化学修复液、微生物修复液、天然植物提取液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三航(重庆)生态修复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交三航(重庆)生态修复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0008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