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程序复位系统、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00201.9 | 申请日: | 2020-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753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2 |
发明(设计)人: | 王军;耿官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14 | 分类号: | G06F1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刘新雷 |
地址: | 215100 江苏省苏州市吴***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程序 复位 系统 方法 装置 计算机 可读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程序复位系统、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复位申请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复位申请;关键动作判断模块,用于根据复位申请,判断当前是否有正在执行的关键动作;复位待命模块,用于如果关键动作判断模块判定有正在执行的关键动作,则不执行复位操作,直至无正在执行的关键动作;复位动作模块,用于如果关键动作判断模块判定无正在执行的关键动作,则进行与复位申请对应的复位操作;本申请在接收到复位申请后,不直接执行复位操作,而是首选判断当前是否有正在运行的影响复位前后系统一致性的关键动作,在确保没有关键动作后,再进行复位操作,在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的情况下,还仍然能够确保复位操作能够稳定运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存储系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程序复位系统、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计算机设备在运行时,根据应用场景,需要对程序进行重启复位;复位的场景,列举如下:用户主动发起的复位操作、通过串口CLI(Command Line Interface,命令行接口)直接执行复位指令、本端主程序下发的复位指令、对端主程序下发给对端SES程序(SES,SCSI enclosure service,SCSI机箱服务,SCSI,Small Computer SystemInterface,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经过交互通道传递过来的复位指令、固件升级后重启生效、当检测到机箱外围某个异常条件,需要重启或者掉电保护等、程序编码不完善,导致触发看门狗超时复位、程序内部运行出现严重错误,如内存溢出等复位、拔电源线后系统掉电,下一次重新上电重启复位;有很多种复位,除了最后两条无法被程序掌控以外,其它的复位方式都是软件可以识别的复位类型,并做好记录的。
由于复位动作可能是异步的,可能检测到需要异常复位的时候,程序正在运行某个重要功能,例如:正在执行主程序下发的控制指令,还没有返回响应状态、主程序在下发查询,而还没有返回查询结果、正在执行VPD写入动作(VPD,vital product data,关键生产数据)、与对端程序正在进行交互、正在读写某个临界区资源、正在执行某个i2c读写;上述多种情况下,如果程序运行到中途进行复位,很可能造成系统复位前后数据不一致,导致系统出错,造成严重后果,影响系统可靠性,其中,正在执行VPD写入动作时,如果没写完就复位,会导致写入数据不完整,出现VPD数据不匹配,影响下次启动配置,正在读写某个临界区资源时,如果操作没完成就复位,可能会导致共用数据不完整,致使临界区资源数据不一致,正在执行某个i2c读写时,如果一次读写时序没有发送完就复位,可能会导致i2c挂死。
为此,需要一种能够保证系统运行可靠性的复位方法。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程序复位系统、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其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程序复位系统,包括:
复位申请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复位申请;
关键动作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复位申请,判断当前是否有正在执行的关键动作;
复位待命模块,用于如果所述关键动作判断模块判定有正在执行的关键动作,则不执行复位操作,直至无正在执行的关键动作;
复位动作模块,用于如果所述关键动作判断模块判定无正在执行的关键动作,则进行与所述复位申请对应的复位操作;
其中,关键动为预先统计出的影响复位前后系统一致性的动作。
可选的,所述关键动作判断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复位申请,判断关键动作执行标识位是否为允许复位状态;
其中,允许复位状态为用于计数正在执行的关键动作数量的关键动作执行数为0时的状态。
可选的,还包括:
动作执行请求模块,用于接收关键动作执行请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0020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