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矿井定位标签系统及定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00365.1 | 申请日: | 2020-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108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魏臻;夏寒冰;徐自军;徐伟;程运安;胡庆新;程磊;朱平凯;顾庆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大高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02 | 分类号: | H04W4/02;H04W4/029;H04W4/30;H04W4/38;H04W4/8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郭明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矿井 定位 标签 系统 方法 | ||
1.一种矿井定位标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矿井定位标签系统包括:
定位单元,其由井下人员携带,所述定位单元用于对井下人员的所处位置进行定位,以获取定位信息;
通信单元,用于对井下人员与机车进行绑定,以及对所述定位单元进行数据设置,以获取配置信息;
运动信号采集单元,用于采集井下人员的运动信号;
主控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定位信息、配置信息以及运动信号,以获取井下人员的位置以及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井定位标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信号采集单元包括:
姿态传感器,用于采集井下人员的姿态信息,并将所述姿态信息发送至所述主控单元;
加速度传感器,用于采集井下人员的加速度信息,并将所述加速度信息发送至所述主控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井定位标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矿井定位标签系统还包括:
触发单元,其输出端与所述主控单元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触发单元用于采集求救信号,并将所述求救信号发送至所述主控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井定位标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矿井定位标签系统还包括:
振动电机,其输入端与所述主控单元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振动电机用于对井下人员进行触觉提醒;
指示灯,其输入端与所述主控单元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指示灯用于对井下人员进行光学提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井定位标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单元与地面系统、机车上的车载终端之间双向通信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矿井定位标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输出第一通信信号,并将所述第一通信信号与所述车载终端输出的第二通信信号进行匹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矿井定位标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单元包括标签无线蓝牙。
8.一种矿井定位标签系统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矿井定位标签系统的定位方法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7任一项所述的矿井定位标签系统,所述矿井定位标签系统的定位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定位单元对井下人员的所处位置进行定位,以获取定位信息;
通过所述通信单元对井下人员与机车进行绑定,以及对所述定位单元进行数据设置,以获取配置信息;
通过所述运动信号采集单元采集井下人员的运动信号;
所述主控单元根据所述定位信息、配置信息以及运动信号,以获取井下人员的位置以及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矿井定位标签系统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矿井定位标签系统的定位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通信单元输出第一通信信号,并将所述第一通信信号与车载终端输出的第二通信信号进行匹配。
10.一种用于矿井下的佩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矿井下的佩戴装置包括:
矿井定位标签系统,所述矿井定位标签系统包括:
定位单元,其由井下人员携带,所述定位单元用于对井下人员的所处位置进行定位,以获取定位信息;
通信单元,用于对井下人员与机车进行绑定,以及对所述定位单元进行数据设置,以获取配置信息;
运动信号采集单元,用于采集井下人员的运动信号;
主控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定位信息、配置信息以及运动信号,以获取井下人员的位置以及状态;
所述用于矿井下的佩戴装置以手环、外套、帽子形式佩戴于井下人员身上;
智能手机,其与通信单元之间双向通信连接,所述智能手机用于唤醒所述通信单元中的标签无线蓝牙,以识别到与所述智能手机连接,所述标签无线蓝牙自动所述矿井定位标签系统的数据配置模式,所述智能手机决定数据的配置,或者是固件程序的升级;
车载无线蓝牙,其与所述标签无线蓝牙之间通信连接,且所述车载无线蓝牙与所述标签无线蓝牙进行信号匹配,以通过所述车载无线蓝牙将所述车载无线蓝牙输出的佩戴所述佩戴装置的井下人员的信息上报至地面系统;
地面系统,用于将佩戴所述佩戴装置的井下人员的信息与机车进行逻辑绑定,以通过机车跟踪佩戴所述佩戴装置的井下人员在井下的行踪轨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大高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工大高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0036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线保真网络的漫游切换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安装便捷的散热型集线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