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搬运吊装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00778.X | 申请日: | 2020-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704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刘世严;蒯海波;徐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冠鸿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11/04 | 分类号: | B66C11/04;B66C9/08;B66C9/10;B66C9/18;B66C13/06;B66C13/56;B66C13/00;B66D3/20;B66D3/24;B66D3/26 |
代理公司: | 苏州科洲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35 | 代理人: | 王悦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搬运 吊装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1.一种智能搬运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吊装固定装置(1)、起吊装置(2)、伸缩连接杆(3)、搬运工装装置(4)及扶手机构(5);
所述吊装固定装置(1)设置在所述起吊装置(2)的上方,所述伸缩连接杆(3)设置在所述吊装固定装置(1)的下方,所述起吊装置(2)固定在所述伸缩连接杆(3)的上方,所述搬运工装装置(4)、扶手机构(5)均设置在所述伸缩连接杆(3)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搬运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固定装置(1)包括车架(101)、滑轮组件、限位气缸组件,所述滑轮组件通过挂板(105)固定在所述车架(101)上,所述限位气缸组件通过气缸座(111)固定在所述车架(10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搬运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组件的数量为4组,4组滑轮组件分别固定在所述车架(101)的两侧;所述限位气缸组件的数量为2组,2组限位气缸组件分别固定在所述车架(101)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搬运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组件包括轴向滑轮(102)、径向滑轮(103)、滑轮固定板(104),所述轴向滑轮(102)和径向滑轮(103)均通过转轴固定在所述滑轮固定板(104)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搬运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01)上方设置有加强板(112),所述加强板(112)用于固定所述伸缩连接杆(3);
所述限位气缸组件包括限位气缸(109)、限位伸缩杆(110),所述限位气缸(109)固定在所述气缸座(111)上。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智能搬运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吊装置(2)包括外罩(201)、电机(202)、链条(203)、旋转机构(205)及小风琴罩(204),所述电机(202)和旋转机构(205)均设置在所述外罩(201)内。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智能搬运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连接杆(3)包括固定座(301)、大套管(302)、小套管(303)及大风琴罩(304),所述固定座(301)设置在所述大套管(302)的一端,所述大风琴罩(304)固定在所述大套管(302)和小套管(303)的连接处;所述大套管(302)设置在所述小套管(303)的外侧,以实现小套管(303)相对大套管(302)的缩伸。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智能搬运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搬运工装装置(4)包括固定轴(401)、固定支撑(402),所述固定轴(401)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在所述固定支撑(402)上;
所述固定支撑(402)上端设置有槽口(403),所述槽口(403)内设置有第二滚轮(404),所述第二滚轮(404)用于与所述起吊装置(2)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搬运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机构(5)包括扶手架(501)、把手(502)、控制按钮盒(503),所述扶手架(501)和把手(502)均固定在所述固定支撑(402)上,所述控制按钮盒(503)设置在所述扶手架(501)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智能搬运吊装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01、吊装固定装置(1)先安装在对应移动轨道内,并接通电路、气路;
102、先通过扶手机构(5)将搬运工装装置(4)下拉至合适位置,再将待搬运产品(6)固定在搬运工装装置(4)上;
103、步骤102后,将起吊装置(2)与搬运工装装置(4)固定连接;
104、通过控制按钮盒(503)上的开关实现待搬运产品(6)的上下起吊和水平移动;
105、待产品(6)到达指定位置时,起吊装置(2)带动搬运工装装置(4)下降,进而将产品(6)取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冠鸿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冠鸿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00778.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真空吸附式密封圈耐磨测试装置
- 下一篇: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