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凡纳滨对虾耐亚硝酸盐氮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及其筛选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00905.6 | 申请日: | 2020-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787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发明(设计)人: | 赵永贞;杨春玲;刘青云;李强勇;陈晓汉;彭敏;曾地刚;陈秀荔;朱威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2Q1/6809 | 分类号: | C12Q1/6809;C12Q1/6888;C12N15/11 |
代理公司: | 南宁深之意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5123 | 代理人: | 卢颖 |
地址: | 530021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凡纳滨 对虾 亚硝酸盐 性状 相关 分子 标记 及其 筛选 | ||
本发明公开了凡纳滨对虾耐亚硝酸盐氮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及其筛选,通过将凡纳滨对虾进行亚硝酸盐氮胁迫实验,留取存活和死亡的凡纳滨对虾的肝胰腺作为样本,再用样本作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并将扩增片段测序,得到肝胰腺DNA基因的部分序列以及测序峰图,将序列结果进行BLACT比对,筛选出碱基突变位点即SNP位点,再利用Seqman软件对测序的峰图进行基因分型分析,用SPSS19.0软件的卡方检验对凡纳滨对虾耐亚硝酸盐氮与基因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得到与凡纳滨对虾耐亚硝酸盐氮显著相关的SNP标记,该标记用于凡纳滨对虾的选择育种,可以准确、高效地选择出具有耐亚硝酸盐氮性状的凡纳滨对虾进行规模养殖。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子标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凡纳滨对虾耐亚硝酸盐氮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及其筛选。
背景技术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俗称南美白对虾,属于甲壳纲、十足目、对虾科、对虾属、滨对虾亚属,原产于美洲太平洋沿岸海域,秘鲁南部至墨西哥桑诺拉沿海海域分布较多,以厄瓜多尔最集中。凡纳滨对虾具有个体大、生长快、适应能力强、饲料蛋白需求低、抗病能力强、离水存活时间长和适合长途运输销售等优点;其肉质肥嫩味美,营养丰富,出肉率高达65%,是世界三大优良对虾养殖品种之一。自1988年开始,我国开展了凡纳滨对虾的引进、适应性养殖以及大面积推广工作,进入2000年以后,我国凡纳滨对虾养殖规模逐年扩大,至2013年,仅广东省凡纳滨对虾养殖面积就达到了6.8万公顷,产量达到32.84万吨。
随着养殖水平的不断提高,养殖密度的不断加大,投入的饲料量大,养殖代谢产物积累,水交换量少,环境负荷大,导致水质因子波动频繁,养殖环境稳定性变差,从而影响养殖凡纳滨对虾的健康成长,而且凡纳滨对虾等高档水产品所投喂的饲料蛋白质含量较高,所产生的粪便蛋白质含量较高,水体的负载大都达到或超过饱和程度,在常规微生物的作用下,有机碳源被大量分解,而有机氮源残剩过多,特别在氧气不足的条件,过多的氮源很容易转化为亚硝酸盐和氨氮,给凡纳滨对虾生长造成了有毒环境。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发明公开凡纳滨对虾耐亚硝酸盐氮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及其筛选,可以快速筛选出凡纳滨对虾耐亚硝酸盐氮性状相关的SNP标记,用于选育具有耐亚硝酸盐氮性状的凡纳滨对虾品种。
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凡纳滨对虾耐亚硝酸盐氮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所述分子标记包括SNP分子标记A、SNP分子标记B和SNP分子标记C中任一个;
所述SNP分子标记A是如SEQ ID NO.1所示核苷酸序列,其中自5’端起第169位碱基中的Y为C或T,SEQ ID NO.1所示核苷酸序列如下:
TGGAATACATGCTATTTCTYTTTTCGTTCATAGACAAAGGT,150bp~190bp;
所述SNP分子标记B是如SEQ ID NO.2所示核苷酸序列,其中自5’端起第192位碱基中的Y为C或T,SEQ ID NO.2所示核苷酸序列如下:
ACTGGCGGACTTTTTTGTGATCYGAGTTATAGTTCAGATTGGCATTTTCAT,大小为170bp~220bp;
所述SNP分子标记C是如SEQ ID NO.3所示核苷酸序列,其中自5’端起第275位碱基中的Y为C或T,SEQ ID NO.3所示核苷酸序列如下:
GCATTATGGATATCTTCTTGCTTTAYGATTGAAAAAAGTCCGGCCTAACCC,大小为250bp~300bp。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未经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009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